毛囊炎为毛囊口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后枕部、臀部。中医学因其发病部位不同而名称亦异,发于枕部者谓“发际疮”,发于臀部者谓“坐板疮”。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发际疮”记载:“此症生项后发际,形如黍豆,顶白肉赤坚硬,痛如锥刺,痒如火燎,破津脓水,亦有浸淫发内者。”又如“坐板疮”记载:“此症一名风疳,生于臀腿之间,形如黍豆,色红作痒,甚则焮痛延及谷道,势如火燎。”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湿热内蕴,外受热毒,湿热毒邪相交,郁于肌肤而发病,或因素体虚弱,腠理不固,外受热毒而致。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搔抓、摩擦、湿热等刺激及抵抗力低下可诱发本病。
主要症状
1.发病人群:儿童及成人均可见。
2.好发部位:好发于头皮、颈部、胸背部及外阴或臀部,成人主要发生于多毛部位,小儿好发于头皮的部位。皮疹数目较多,但孤立散在。
3.皮损特点:损害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红色丘疹,或为毛囊口小脓疱,以后迅速发展为丘疹性脓疱,继而干燥结痂,之后痂皮脱落而愈,一般不留瘢痕。
4.症状:自觉轻度疼痛。
5.病程及预后:经一般短促,愈后多不留瘢痕,可因搔抓等常造成新的损害。如愈后遗留毛发脱落及瘢痕,21nx.com称为秃发性毛囊炎;发生于颈项部,呈乳头状增生或形成瘢痕硬结者称瘢痕疙瘩性毛囊炎。
6.实验室检查:可取脓血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根据细菌形态、排列和染色性质可作初步诊断。将标本接种分离培养后鉴定菌种。疑有败血症时应抽血做细菌培养。
诊断要点
以毛囊为中心的炎性丘疹及小脓疱。
类证鉴别
1.毛囊性脓疱疮:多发于毳毛部位,以四肢伸侧较多,脓疱较大,分泌物多,易结成厚痂。
2.毛囊炎型药物皮炎:多由碘、汞所致,无一定好发部位,有服药史,经过短促,停药后易愈。
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
湿热型
主症:体表散在淡红色丘疹及小脓疱,自觉刺痒、疼痛明显;舌脉:舌质微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银花15克,连翘15克,大青叶10克,蒲公英15克,茯苓10克,薏苡仁15克,防己10克,白鲜皮15克。
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清热解毒;茯苓、薏苡仁、防己、车前草健脾除湿;白鲜皮、防风疏风止痒;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气阴两虚型
主证:素体虚弱,面色萎黄,食少纳差,口干舌燥,躯干、四肢散在炎性丘疹或脓疱,痒痛不明显;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缓。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生芪10克,党参10克,生地1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野菊花15克,地丁10克,板蓝根10克。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干生地、二冬养阴益气;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地丁、板蓝根清热解毒。
中成药:
连翘败毒丸6克,每日2次;小败毒膏10~20克,每日2次。
外治法:
1.如意金黄散30克,化毒散15克,百部酒100毫升,混匀外用。
2.芫花水剂外洗。
西医治疗
1.一般疗法: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外伤。
2.外用药物治疗:局部可涂莫匹罗星软膏或聚维酮碘溶液,也可用夫西地酸乳膏,一日2次。
3.系统药物治疗:多发或严重的毛囊炎可首选青霉素,或选用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疗程10~14日。必要时应静脉给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