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儒棣圣愈汤加减治疗女性气血亏虚型黄褐斑经验总结
发布时间:2018-02-20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小 中 大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黄褐斑为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皮损常对称分布于颧部及颊部而呈蝴蝶斑,亦可累及前额、鼻、口周或颊部。皮损为大小不一、边缘清楚的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受紫外线照射后颜色加深,常在春夏季加重,秋冬季减轻。无自觉症状。病程不定,可持续数月或数年[1-2]。相当于中医的“面尘”“黧黑斑”。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黄褐斑有了描述。《素问·至真要大论》载:“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露雾清瞑,病民喜呕,呕有苦,善及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噫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诸病源候论》云:“面黑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寒,皆令气血不调,致生黑”。又曰:“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皮干”。艾儒棣教授(以下尊称“艾老”)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皮肤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名老中医,潜心临床50余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师古而不泥古,临床思维精妙。笔者有幸跟随艾老学习,发现其治疗黄褐斑经验独到,在遵循古人经验的同时,独辟蹊径,应用圣愈汤加减方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现将艾老圣愈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型黄褐斑的临证运用特色浅析如下,并附临床病案一则,以飨同道。
病因病机
1.追本溯源,本虚标实传统医学认为气血凝滞、肝肾阴虚、情志失调等是导致黄褐斑的常见原因。治疗多以疏肝解郁、养阴滋肾、健脾除湿、活血祛瘀为主[3]。然艾老认为黄褐斑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反映,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是产生黄褐斑的根本原因。气血不足,肌肤失之濡养,肝肾之阴受损,肝气郁结不散,气血不能濡养肌表,阻于肌肤所致。故在临床治疗时,各型黄褐斑均酌加行气活血化癖之品,以提高疗效。《四诊抉微》言:“夫色由脏发”“色随气华”。可见面部的色泽是由脏腑气血之荣,因此黄褐斑病因究其根本,当属脏腑功能失调,精气、津血不能上荣,肌肤失其濡养所致,多与气血虚弱、肝肾不足有关[4]。明代医家陈实功在《外科正宗·卷十一·女人面生黧黑斑》中论述:“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指出黄褐斑是由气血不足,肾阴亏虚不能制火,肾水不能上承,以致火燥结成斑黑;因肾主藏精,黑色属肾,肾精不足,肾虚黑色上泛,则生黧黑。明代《普济方》曰:“面尘脱色,是主肝”。当责之于肝。清代《张氏医通》曰:“面尘脱色,为肝木失荣”。进一步指出面尘由肝血不足而引起。《诸病源候论》云:“面黑墨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气血失调,致生黑黯,素体禀赋不足,或劳心过度,房事频繁,或久病伤阴,致阴精亏虚,肝肾不足,头面失荣,或阴不制阳,虚火上炎,熏灼面部”中青年女性因经、孕、产、乳,加之忙于工作和承担家务,劳伤心脾,使气血耗伤,肝肾亏损,络脉癖滞,易患本病。
2.明辨病机,随症加减目前临床上治疗多以疏肝解郁、养阴滋肾、健脾除湿、活血祛瘀为主[5]。艾儒棣教授继先贤学说,遵“内者内治,外者外治,非有诸内者不能形诸外也,非有外者不能内治、内者不能外治也”的学术思想,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本病的病机为“肝肾气血两虚”,病位在肝、肾两脏。在治疗女性黄褐斑时,必须根据妇女的生理特点来调理,重在滋养肝肾,益气养血,活血祛斑。艾儒棣教授根据临床经验总结提出,补益气血、滋养肝肾,活血消斑为主的治疗方法,自拟圣愈汤加减治之。本方以古方圣愈汤去掉熟地黄、人参,同时加入制首乌、泡参、菟丝子、泽泻。因艾老认为方中熟地黄过于滋腻,有碍脾胃的运化,故以制首乌代之。
方义分析
艾老所用圣愈汤其药物基本组成为黄芪、南沙参、制首乌、当归、川芎、白芍、菟丝子、泽泻。本方用黄芪、南沙参补脾肺之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当归补血活血,补而不滞;制首乌养血益肝,固精益肾,且不寒、不燥、不腻;用血中气药,川芎辛温升散,活血行气,与黄芪、当归相配,使气血足而血瘀化,瘀血去而新血生,活血而不动血,祛瘀而不伤正;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菟丝子补肾阳益精血,且具辛润之功,促使已经形成的瘀血得化,与泽泻相配,更增温阳化气行水之力。符合“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中医理论,使气血得以正常运行,全方共奏补益气血、活血止痛之效,气旺则血自生,血旺则气有所附。且补而不滞、补而不滋、补血活血而不耗血。全方具有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之功能,在临症用药时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6-7]。
验案举隅
患者某,女,56岁,2013年1月13日初诊。患者于20年前两颧部开始出现黑褐色斑片,未予治疗。半月前因旅行劳累日晒后斑片颜色逐渐加深,斑片范围增大,症见面色晦暗,神疲乏力,失眠多梦,已绝经,纳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细。西医诊断:黄褐斑;中医诊断:黧黑斑。辨证为:肝肾气血亏虚,夹瘀;治以补益气血,滋养肝肾,佐以活血祛瘀。方药:南沙参30g,黄芪30g,当归10g,制首乌20g,川芎5g,白芍20g,桃仁15g,红花10g,菟丝子15g,泽泻15g,女贞子30g,墨旱莲15g,合欢皮20g,茯神30g,甘草6g。7剂,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2013年1月20日):失眠多梦减轻,黄褐斑无明显变化,原方去茯神,继续服用。服药1个月后三诊(2013年3月4日),黄褐斑明显减淡,继续用原方加减治疗,服药同时嘱患者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日晒,睡眠充足。服药3个月后面部黄褐斑消退,随访未复发。
按:以南沙参代替古方中之人参,意重在补脾气以滋气血生化之源。黄芪大补肺脾元气,补气以生血,阳生阴长,气旺血生,新血生瘀血得化。当归辛甘性温,补血活血,润肠通便,为补血之良药。制首乌,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既可补血养肝,又能益精固肾,精充则能生血,寓“精血同源”之意,还有润肠通便之功。《开宝本草》称制何首乌可“黑髯鬓,悦颜色”。川芍活血行气,调畅气血,既助当归以疏肝郁,行血药之滞,又防血虚而致血癖。白芍养血敛阴益营。菟丝子补肾固精,阴阳双补,其温阳之功可“阳中求阴”,还可推助血行。泽泻利水渗湿、泄热,加快排泄,色斑得退。红花、桃仁活血祛瘀。女贞子、墨旱莲补益肝肾,滋阴止血。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使五脏安和,心智欢悦,以收安神解郁之效。茯神既可安神又合泽泻共收利水之功。诸药合用,相辅相承,相得益彰,使气血充盛,脉络调畅,颜面肌肤得以荣养。全方共奏滋养肝肾、益气养血、活血化癖之功[8-9]。艾老认为多种原因最终导致肝肾阴虚,气血亏虚,气滞血癖,而致颜面肌肤失养,产生褐斑,所以治疗时以滋养肝肾、益气养血、活血化疲为基础,结合辨证,灵活组方是关键[10]。将疏肝、补肾、健脾、活血、养血、凉血、滋阴、祛风、化痰等治法辨证结合,在基础方之上根据不同兼症加减治疗,才能更好的达到中医辨证论治的目的,标本兼治[11]。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作者:程英杰周策唐可彭丽宋宗诌郭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