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是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妇女,甚或未婚青年女子,少数男性青年亦有发生。中医学谓之黧黑斑、面尘等。笔者作为基层中医工作者,有幸跟随刘启廷教授门诊伺诊,获益匪浅。刘师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善治疑难杂症,对治疗黄褐斑有独到见解,今择一案,供同道参考。
病由湿瘀为患
刘启廷认为,黄褐斑多见于育龄期妇女,未婚青年女子及男性青年也有发生。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情志失调致使气机紊乱。气滞血瘀不能上荣于面。“湿”在该病的病因病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湿邪致病范围广泛,涉及临床各科许多疾病。朱丹溪认为:“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湿多由脾失健运引起,造成水湿内停,湿阻气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改善,营养丰富,进食滋腻厚味、醇酒冷饮等,以及步行少、乘车多、运动少,日久则湿热聚积体内,故湿邪成为现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而黄褐斑的产生大都与湿邪做祟有关,刘启廷根据古今文献、自然现象和临床经验,确立“湿郁”为黄褐斑的基本病机。由于湿邪困脾,以致土壅木郁,气血运行不畅,加之湿浊泛溢皮肤,从而导致面生黑斑,如尘覆面。
治以化湿解郁
方药组成:茯苓30克,桂枝15克,薏苡仁60克,赤芍30克,芡实30克,柴胡15克,郁金15克,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大黄5克,甘草10克。
加减运用:肝肾虚明显者加枸杞子、制首乌;睡眠不宁加酸枣仁、莲子心;心烦意乱加牡丹皮、炒栀子;带下增多加炮姜、车前子;痛经加桃仁、红花;大便稀溏加炮姜;头昏目眩者加桑叶、菊花;痰多、舌苔厚者加半夏、陈皮。
方解:茯苓、桂枝健脾通阳化湿;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而不伤真阴之气,性缓,需倍于他药;芡实健脾化湿;薏苡仁、芡实为赵炳南老前辈所拟“健脾除湿汤”的主要成分,赤芍善走血分,活血散瘀消斑;柴胡、郁金疏肝解郁,理气活血;土茯苓、虎杖解毒化湿祛瘀;大黄通腑泄浊给湿浊以出路;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外治法:白醋、蜂蜜适量,混匀外用。
熨肤:嘱患者双手掌相对,搓热后熨面部黄褐斑处,每日方便时尽量多做几次。
调护:饮食清淡,多食水果,多饮水,心情舒畅,尽量避免阳光直晒。
典型病案
徐某,女,36岁,2012年6月28日初诊。
患者6年前因产后出现面部色斑,经多方诊治收效甚微,迁延未愈。诊见面部黄褐斑,分布弥漫,面色无华,色斑边界不清,月经前胸胀,B超示双侧乳腺小叶增生,经色暗,带下量多,二便尚调,舌质暗红,苔白,脉沉细。
辨证为脾湿肝郁(土壅木郁)湿郁内阻。治以健脾通阳化湿,疏肝解郁,调畅气血。方用化湿解郁养颜汤加减。
处方:茯苓30克,桂枝15克,薏苡仁60克,赤芍30克,芡实30克,柴胡15克,郁金15克,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大黄5克,枸杞子30克。
辅以白醋、蜂蜜适量每天外敷及热煨法,服药30天,黄褐斑明显消退,眼睑部位尚有稀疏色淡斑点。原方再服30天,嘱少吃油腻及甜品食物,每顿饭吃七八分饱,尽量避免阳光直晒。半年后随访,黄褐斑基本完全消退,未再复发。
临床体会
刘启廷十分重视健脾化湿,他强调“百病皆因脾胃生”,刘启廷强调,黄褐斑多发于中年妇女,思虑劳伤,导致脾失健运,湿浊内蕴,湿郁内阻,土壅木郁,气机不畅,发于肌肤而成斑,他抓住“湿郁”这一基本病机,从多方面、多方法进行论治。
温阳化湿
“湿为阴邪,遇寒则凝,遇热则张”,无论湿邪是否化热,但治湿之法,仍不离利水渗湿之道。利水渗湿离不开膀胱气化功能,温阳化湿正是祛湿之正法。如果湿邪已经热化,在温阳化湿的基础上,参以清热利湿就可以达到湿去热清的效果。本方采取温阳化湿和清热利湿并用,治疗黄褐斑取得了良好效果。
调和气血
丹溪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刘老非常崇尚这一观点,把调畅气血作为治疗黄褐斑的一个重要环节,他用柴胡以调气,郁金以调血,旨在使气血冲和。本方在温阳化湿的基础上,佐以调气和血,可以明显提高了治疗黄褐斑的治疗效果。
利湿泄浊
刘启廷从湿论治黄褐斑可谓独树一帜,温阳化湿与清热利湿并用,深得仲景精髓。并在化湿和利湿之中参以“泄浊”。本方用小剂量大黄,不仅在于泻腑,更重在“泄浊”。这种用法适合较长时间服药的患者。随访多年,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内外合治
刘启廷治疗黄褐斑不仅重视内治,也非常重视外治。白醋、蜂蜜适量,混匀外用。同时采取搓手熨肤,瞩患者双手掌相对,搓热后熨面部黄褐斑处,每日方便时尽量多做几次。内外合治可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日常养护
刘启廷认为,正确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强调病人在生活上要注意节制饮食,保证睡眠,饮食清淡,多食水果,多饮水,心情舒畅,尽量避免阳光直晒。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