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医家对
古代医家多从外感风邪或风寒之邪论述本病,如《诸病源候论》言:“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瘾疹。”又言:“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亦有医家从内因论述,如《林氏活人录汇编·斑疹门》言:“斑疹之发……总属阳明胃与大肠之风热亢盛已极,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怫郁于皮毛腠理之间。”其后又言:“疹者如痱痦,或类蚊迹蚤虱痕而不盛,一日之中起伏隐现不常,隐隐见于肌肤之间,不大起发者是。”显然,其所言之“疹”为
2现代医家对
现代医家治疗本病多采用辨证论治,如赵炳南、朱仁康、顾伯康等[2,3,4];任继学从气血营卫失调论述本病[5];禤国维从脏腑功能失调论述本病[6];陈汉章从外感六淫论述本病[7];李洪涛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是痰瘀[8]。
3从风论述
3.1皮损辨证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瘾疹证治》言:“世医论瘾疹,无不谓是皮肤间风,然既分冷热,冷热即寒暑之证。又有因浴出凑风冷而得之者,岂非湿也。则知四气备矣。”从皮损辨证来看,其风团发无定处,消退后不留痕迹,病性属风;其风团为局部组织水肿,病性属湿,为血与津液流通受风邪影响所致,故发无定处且消退较快;风团色红者,病性属热,此热可由风邪影响气血津液流通所致,也可由体内蕴热所致;风团色白者,病性属寒,此寒多为患者体虚,阳气不足所致。
3.2病机概括
陈潮祖论述本病病机为风邪客于半表半里,外不得疏,内不得泄,刺激膜原,加之脉络挛急,血行不畅,即呈风丹瘾疹,奇痒难禁[9]。陈氏论述颇为得当,但风邪自何而来却未言及,从临床来看,其风邪有自外而来者,有自内而生者。因此,可以概括
3.3从外风论治
外风为主所致
3.4从内风论治
方药中将风病的病机归纳为因热生风和因寒生风两个方面[12]。因热生风,即人体在病因作用下,体内活动紧张亢进,进而发生风病的现象。因寒生风,即人体在病因作用下,体内活动衰退或衰竭,进而产生风病的现象。
内热生风者,其人或素体阳盛有余;或素体阴虚阳亢;或嗜酒嗜辣,火热内生;或平素急躁易怒,肝郁化火;或禀赋不耐,用药致敏。总由阳气偏于亢盛,致使风从内生。治疗当清热泻火以息风,慎用疏散外风药。依据其伴随症状之不同,临床可分为心相火旺、胃肠火旺、肝胆火旺、热毒等证。治疗时兼以滋肾、通腑、疏肝、凉血、
内寒生风,多见于久病或年老体弱之人。阴为阳之基,阴血亏虚者,阳气难以化生,阳气虚则卫气亦不足。因此,因寒生风者,易生内风,又易感外风,其病多为内外合邪。依其伴随症状不同,临床可分肺脾气虚、脾肾阳虚、阴血亏虚等证。治疗当
4小结
与前人的论述相比,以风邪自何而来为线索探讨本病,先分外感、内生,次辨实证、虚证,能较全面地概括本病的发生及演变过程,不局限于某一诱因或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临床治疗时,根据发病诱因之不同,结合患者伴随症状及体质差异,外风实证治以疏风散寒,兼以透解郁热;内风实热证治以清热泻火,虚证兼以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作者:陶飞祥刘冰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