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汤加味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52例

发布时间:2019-04-30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颜面再发性皮炎为在颜面部发生的一种轻度红斑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中青年女性多见,本病相当于中医“风湿疡”[1]。笔者临床用皮炎汤加味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52例,多有良效,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临汾市尧都区中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52例,男5例,女47例;年龄23~47岁;有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史、形成激素依赖性皮炎者25例,日晒后加重者21例,洁面后自觉面部潮红刺痛者31例,皮肤干燥脱屑者20例。

1.2诊断标准

皮损表现为轻度浮肿,局限性红斑及小丘疹,上覆白色细小糠状鳞屑;初起于眼睑周围,逐渐扩展至面颊、耳前,有时累及整个颜面部,甚至发于颈部及颈前三角区;自觉程度不同的瘙痒,皮肤异常敏感,有灼热或干燥紧绷感;发病突然,消退可再发,反复迁延发作后,面部可形成毛细血管扩张及色素沉着。

2治疗方法

52例患者均采用皮炎汤加味治疗。组成:生地黄30g,赤芍10g,牡丹皮10g,金银花10g,连翘10g,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淡竹叶10g,甘草片6g,五味子5g,薄荷3g(后下)[2]。热毒炽盛于血分,颜面潮红明显,遇热加重,色赤而痒,触之灼热者,加水牛角6g,大青叶15g,紫草10g,黄芩片10g,桑白皮10g,清营凉血消斑;面部红斑轻度浮肿、痒甚者,加荆芥10g,防风10g,牛蒡子10g,浮萍10g,祛风止痒;面部肿胀明显者,加泽泻10g,茯苓10g,协同淡竹叶利水消肿,又可顾护脾胃;肤生小丘疹,周边红晕者,加蝉蜕6g,牛蒡子10g,紫草10g,疏散风热,透疹止痒;面色潮红,油性皮肤者,加茵陈15g,黄芩片10g,薏苡仁15g,清热解毒利湿,湿祛则热孤;面部皮肤干燥紧绷,上有细碎糠状脱屑者,加天花粉10g,玄参10g,麦冬10g,滋阴润燥;面色潮红,时有烘热,手足心热者,加青蒿10g,地骨皮10g,清虚热;患病日久,面部有毛细血管扩张及色素沉着,皮肤粗糙伴瘙痒者,加凌霄花10g,槐花15g,丹参15g,凉血活血。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300mL,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7d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皮损和瘙痒消失;显效:皮损消退,瘙痒消失,皮肤恢复正常,但停药后有再发趋势;无效:皮损和瘙痒无改变[3]。总有效=痊愈+显效。

3.2结果

本组52例中,痊愈36例,显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4%,所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4讨论

颜面再发性皮炎是皮肤科门诊近年来的常见病,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病因与化妆品、温热、光线刺激、粉尘、花粉等过敏或刺激有关,其中化妆品皮炎或季节性接触性皮炎、化妆品过敏的发病原因较多,此外,维生素B族、维生素C缺乏和贫血,消化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紧张及疲劳,卵巢功能障碍,习惯性便秘亦可能也是本病的发病因素[1]。部分患者常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减轻症状,但停药后易反复发作,出现面部皮肤变薄,潮红灼热,皮肤干燥或紧绷,遇热症状加重,日久皮肤出现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斑及局部皮肤粗糙肥厚,影响面容,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本病为中医的“风湿疡”,发病多因禀赋不耐,阳明气分热及血分,血热蕴毒,复受外在之毒,内外相合,毒热蕴于肌肤而发病。赵炳南老先生指出“外受不洁之风,与体内湿热之气相搏,则生风湿疡”。赵老对中医风邪治病学说,增加“不洁之风”概念,意识到风中隐藏的对人体有害的不洁之物是引起过敏性皮肤病的致敏物。

皮炎汤是著名的中医皮外科专家朱仁康老先生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创制的经典方剂,根据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温病学说,由犀角地黄汤、白虎汤、银翘汤、清营汤、竹叶石膏汤综合分析加减创制成方[4]。方中生地黄、牡丹皮赤芍清营凉血。生地黄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水盛则火消,《本草新编》曰“生地,凉头面之火,清肺肝之热,热血妄行,或吐血,或下血,宜用之为主”。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地黄水提取液对组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抑制作用。配赤芍、牡丹皮以凉血、活血、散瘀,清透皮肤之热,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石膏配知母清解肌热,泻气分实火而不伤阴,石膏有消炎、抗过敏作用,知母可清阴分虚热。金银花连翘为轻清之品,可清热解毒,透热转气而解,二者皆为风药,升而上之,可消头面之疮。淡竹叶清风热,清心火,除烦,利水消肿。甘草,《本草要略》中谓其“生用性寒,能泻胃炎,解热毒,诸痈疽疮疡,红肿而未溃者宜用”。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其所含Gomisin-A对被动过敏性皮肤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能抑制皮肤过敏反应中由组胺、白三烯D4和CaCl2诱发的气管肌收缩,其抗过敏机制与抑制组胺释放、对抗化学调节介质和抑制钙移动有关[5]。薄荷散风热,清头目,透疹解郁,《药品化义》谓:“薄荷,味辛能散,性凉而清,通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取其性锐而轻清,善行头面。”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皮炎汤的主要成分具有改善微循环、抗变态反应、减弱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组织细胞恢复、抗炎和解热等多种药理作用,不仅可以消除机体存在的炎症,还可以促进皮肤屏障尽快恢复原有功能,给异常乳头层下的毛细血管网恢复提供有利条件[6]。皮炎汤全方具有清营凉血、泄热化毒、袪风止痒的作用。全面分析可知,皮炎汤的治法是气营两清,在一方中同时涵盖了“在卫汗之,到气清之,透热转气,凉血散血”四大治法,这也正是朱仁康老先生创立此方的高明之处,组方简洁,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王萍,张芃.损容性皮肤病中西医特色疗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80-81.

[2]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7.

[3]陈明,张聪,信玉琼.自拟清热脱敏汤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3(3):166.

[4]丁旭.皮炎汤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J].中国医学文摘,2017,34(2):174-178.

[5]HIROI,李长义.五味子成分Gomisin-A的抗过敏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1,6(13):331-332.

[6]柴维汉,王英杰,王海瑞.皮炎汤联合蓝科肤宁止痒脱敏膜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2):2107-2108.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作者:张志荣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