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伏邪学说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以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和多系统受累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结缔组织病[1]。其临床症状复杂,局部出现皮肤红斑、皮疹或紫癜,口或鼻黏膜溃疡,多关节红肿胀痛,全身症状多以
“伏邪”指外邪入侵后,伏藏于人体,逾时发病。伏邪学说形成于先秦,发展于宋元,至清代臻于成熟。“伏邪”性质也由早期单一的“伏寒”不断扩展至多种病邪。如刘吉人认为:“感六淫而不即病,过后方发者,总谓之曰伏邪,已发者而治不得法,病情隐伏,亦谓之曰伏邪;有初感治不得法,正气内伤,邪气内陷,暂时假愈,后仍复作者,亦谓之伏邪;有已发治愈,而未能尽除病根,遗邪内伏后又复发,亦谓之伏邪”。
从伏邪学说认识SLE的病因病机
“伏邪”的起病多因正气不足,外感邪毒,邪伏于内,此与SLE发病特点基本是吻合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SLE的发病之本为肾阴亏虚,外感、先天等邪气趁虚致病,又因正气不足,祛邪无力,邪气久聚,化为热毒、血瘀等内伏邪气[2],从而累及皮肤、关节、筋骨和脏腑。且伏邪日久难去,必损正气,遂致疾病迁延难愈,不断进展。
1.外感邪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王叔和《
《素问·本病论》提出“伏阳”“伏热”致病,是指阳热之邪藏匿于人体后产生的疾病。中医学中又称SLE为“日晒疮”,顾名思义,是感受阳光的刺激而引起的病变。现代医学已发现紫外线辐射是SLE的重要诱因。因此强烈的日照作为“热毒”的一种,也是伏邪学说的重要部分。
我国有研究者[3]提出“EB病毒”感染乃中医伏邪致病。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EB病毒和麻疹病毒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SLE的发病,临床观察已经证实SLE的起病和发作往往伴随着感染。病毒感染后,自身抗体与病毒之间的交叉反应,免疫缺陷导致清除和诱导凋亡功能障碍,导致SLE的发生[4]。
2.先天伏邪
伏邪来源广泛,其中禀受于父母的称为先天伏邪。如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曰:“小儿在胎十月,食五脏血秽,此血秽禀受于母体,故可称之为胎毒。若时逢非是之令,正气与外界戾气相搏,此时胎毒亦随正气从肾脏而出,从少阴出三阳,两邪相合,正不胜邪,故发病”。明确指出先天伏邪,传及子代,潜伏体内,遇有诱因则发病。
免疫遗传学研究发现SLE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对SLE的家系调查表明,基因背景在SLE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李中和等[5]通过对SLE遗传方式的研究,发现SLE一级亲属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表明SLE是在遗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子作用共同致病的。
3.内生伏邪
免疫功能紊乱是SLE的病理基础。从中医学角度来看,这种免疫功能紊乱,与伏邪致病有极为相似之处。温教授认为,SLE受外来抗原如病原微生物等感染,或自身抗原刺激会产生大量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这些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停聚于体内,会阻碍脏腑
从伏邪学说探讨SLE的病发特点
1.隐匿潜藏、逾时而发
伏邪致病具有隐匿特征,并且呈现出动态增长的趋势,如《医门棒喝》形容“如烟之渐熏,水之渐积”。早期SLE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或局部症状轻微,具有隐蔽性,容易被忽视,如部分SLE患者最初临床表现仅为
2.邪伏多处,致病广泛
《
3.伏邪性热,伤阴阻络
从《
4.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伏邪致病往往病程久、反复发作,除正气不足、体质虚弱外,遗邪留伏亦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SLE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程长,原因有三:一是本病早期症状隐匿,诊治不及时。二是患者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外感、先天、内生之邪内伏,不易清除,故易反复。三是患者缺乏持之以恒的治疗心态,治疗有始无终,驱邪不够彻底,易致病情迁延不愈。
以伏邪学说指导SLE的治疗
1.未病先防
对于伏邪的治疗,在伏邪“隐匿期”及早进行干预至关重要,这也契合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针对SLE患者,需加强宣教,在伏邪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SLE。一方面要尽量避免接触诱发SLE的“邪气”,如紫外线、可能诱发狼疮的药物、化学试剂、病原微生物以及能引起光过敏、面部红斑、皮疹的食物(如香菇、芹菜、苜蓿等)。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SLE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应长时间用药,避免不恰当停药等。中医以辨证守方治疗,以截断或延缓疾病进一步发展、恶化,真正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2.清透伏邪
《未刻本叶氏医案》谓:“伏邪者,乘虚伏于里也,当从里越之”。何廉臣谓:“灵其气机,清其血热,为治伏邪第一要义”。因此SLE治疗首重清热透邪。邪附于肌肤黏膜,方宜五味消毒饮合白虎汤加减,清热
3.理气化瘀
SLE为缠绵难愈的顽症痼疾,病邪阻滞、七情所伤、正虚无力或误用寒凉等常导致气机郁滞,气血瘀滞不通,故须行气
4.邪正两顾
柳宝诒认为:“治伏气温病,当频频顾其阴液”,故在以清透邪毒之法治疗SLE的同时,要时刻顾护阴精,达到“滋而能通”的效果。在SLE急性期热毒兼阴虚并见,或SLE缓解期邪留正虚同存之时,治疗以祛邪扶正相兼,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或知柏
病案举隅
患者某,女性,40岁。2017年9月30日初诊。主诉:皮疹伴四肢关节疼痛2年半。患者于2015年1月出现全身皮肤红色斑疹,后伴四肢关节疼痛,
二诊(2017年10月15日):潮热、
三诊(2017年10月30日):诸症稳定,略感身体疲乏。上方加
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伏邪学说调治SLE,以清透伏邪为主,根据患者病情,辨证论治,或行气化瘀、或滋养阴液、或温润补阳,诸法合参,以截断或延缓SLE进一步发展为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5,14(5):342-346
[2]张丹丹,范永升,温成平.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探析慢性难治病整体性治疗与阶段性治疗的思路.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1):4623-4625
[3]周小军,田道法,王士贞.EB病毒感染与中医“伏邪”.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1):17-18
[4]毋静,于清宏.感染和遗传因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广东医学,2012,33(17):2682-2684
[5]李中和,魏长空,刘章锁,等.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方式的探讨.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3):345-347
[6]陆柳丹,韦嵩.从伏邪致痹理论探讨宣发膜原治疗类风湿
[7]匡唐洪,温成平.温成平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证经验.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156-158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冯炯周东海臧敏温成平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