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丕安从痹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学术经验

发布时间:2018-04-05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最复杂最典型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脏器各系统。中国古代无红斑狼疮这一病名,但对其复杂的病情及一些临床表现,中医文献中有类似的记载。沈丕安教授根据SLE的红斑、关节炎等系统表现,提出SLE的中医名为“红斑痹”[1-2]。经过数十载的临床研究,逐渐创立了一整套诊治该病及其合并症、并发症的完整的理法方药。

1红斑痹病机精解

沈教授精辟地总结SLE为“4+1”致痹,其中:4为标实,即热、瘀、痰、毒四邪;1为本虚,即肾阴虚。肾阴不足,久则真阴衰弱,精血亏损。沈教授博览经典,勤于思考,善于阐释,从《内经》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从朱丹溪的《丹溪心法》、叶天士的《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到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传承经文,创立新说。《素问·痹论》篇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传承五邪致痹之说,创“7+1”致痹理论。《灵枢·营卫生会》言“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和《灵枢·口问》所言“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传承卫气内伐、卫气稽留之说。《临证指南医案·痹》认为“风寒湿三气,得以乘虚外袭,留滞于内,致湿痰浊血,流注凝濇而得之”,传承外邪致痰瘀之说,创痰瘀致痹理论。《素问·宣明五气》提及“邪入于阴则痹”,朱丹溪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景岳全书》曰:“然则诸痹者,皆在阴分,亦总由真阴衰弱,精血亏损,故三气得以乘之而为此诸证……”均传承痹本于阴虚之说,创痹从阴虚论治理论[3]。沈教授披古览今,提出SLE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肾阴不足,标实为热、瘀、痰、毒,血络瘀滞,经脉痹阻,卫气内伐,外伤肤损络,内损营血、脏腑和三焦,即“4+1”致痹理论[4]。

沈教授细究病机,发现患者多为年轻女性,正值气火旺盛之时,水易亏,火易旺,多阴虚火旺;正气虚弱,易受外邪的侵袭,外邪感时而发,或风寒化热,或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气、痰、瘀、风、湿、火、饮等诸多病邪久居体内,郁而化热,转化为气火、痰热、瘀热、饮热,时时损耗正气,病久必虚,由实证转化成虚证,则虚火内盛;产后百脉空虚,精血耗失,肾水亏损,不能与肾阳相配,内火燔灼,或因房事不节,相火妄动,水亏于下,火炎于上,虚火销铄,真阴愈亏;长期服用激素,药毒化热[5]。

沈教授于1987年和1993年两度带领团队总结142例SLE患者的临床分型。当气营热盛和瘀热积饮等证候的高热、积液、血管炎等消退后,即由急性发作期转为慢性阶段时,其临床表现随之向阴虚内热转化。因此,所有的慢性病例全部是虚证,而且阴虚占了大多数,约90%,气阴两虚、脾肾两虚等约10%。142例中,虚火者86例,实火者41例,有火者127例(89.44%)。当急性转为慢性时,实火亦随之转为虚火,所以有90%的慢性病例为阴虚内热证候。从临床上反证了朱丹溪之阳有余、阴不足和沈教授SLE之阴虚为本的观点[6-7]。

2红斑痹辨治方法

沈教授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主张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对症治疗等多种辨治方法结合,提出特效药治疗、结合实验室指标和药理研究用药,引入中药药理研究成果等新观点、新思维模式[8]。

沈教授认为辨证论治是宏观的,方向性的。将SLE辨为热瘀痰毒滞积,卫气滞留内伐,先天真阴不足,邪毒肾损,肾阴亏损,阴虚内热。沈教授将SLE病机高度概括为“4”(热、毒、瘀、痰)+“1”(肾阴虚),据此制定治疗原则为养阴清热、凉血化瘀为主,重补肾阴以治本,清热凉血解毒、祛瘀化痰通络以治标,标本兼治。2.1重辨病论治沈教授研读经典发现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自古有之,《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篇章以病来统篇名,如《伤寒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同时随着现代疾病谱的不断更新,沈教授认为单用传统的辨证论治不能解决现代的临床疾病,需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与时共进。

沈教授在五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深谙辨病论治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临床重辨病,认为SLE是热、痰、瘀、毒和肾阴虚致病,以红斑汤为基本方治疗SLE,并创制了一整套经验方治疗该病及其合并症、并发症。2.2创“辨查论治”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辅助检查成为临床工作中评估病情、判断预后和治疗的有效手段。沈教授大胆提出“辨查论治”这一全新观点,即根据实验室指标和药理研究结果施以治疗。此无疑是新医学模式下的中医思维模式的创新,符合日新月异医学发展的需要,尤其适用于有诸多免疫指标和系统检查异常的SLE患者。

SLE的指标异常不一定伴有阳性症状(如红斑、关节痛、口腔溃疡等),诸如单纯的抗体异常、IgG的升高、补体的下降、无浮肿和腰酸的蛋白尿、无尿色改变的血尿、无乏力的轻度贫血和血白细胞的减少、无症状的肝酶异常、无胸闷及胸痛的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无胸闷的轻度肺动脉高压、无咳嗽及气急的轻度肺间质改变与激素的并发症高血脂、高血糖等,可尽早干预以免错失治疗良机。辨查论治的另一层意义在于临床医生可通过辅助检查评估疗效,拟定下一步的治疗措施,抢占治疗时机。

SLE的病理基础为弥漫性栓塞性血管炎,既有微小血管的内皮炎症,又有血管内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所形成的不完全性栓塞。沈教授辨病时科学地认识到SLE的病理特点,以中药功效和现代中药药理两大理论为基础来筛选中药,以期获得最佳疗效。在凉血活血药物中选用具有抑制抗体作用的中药如生地黄、莪术、苦参、金雀根、虎杖等调节免疫,选用具有抗血管内皮炎症和抗血管内栓塞作用的中药如生地黄、水牛角、莪术、赤芍、牡丹皮、郁金等抗血管炎[5]。2.3抓对症治疗沈教授认为对症治疗亦为中医传统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中医有许多治法皆为对症治疗,如止痛、止血、止泻、止咳、退热等。在包括免疫病在内的各种疾病的中医治疗中,对症治疗普遍存在。沈教授研习《丹溪心法》《本草纲目》,发现大篇幅记载发热、恶心、咳嗽、头痛等症状的治疗,提示中医也讲究症状治疗[5]。在SLE的施治中,沈教授合理地使用对症治疗,诸如针对浆膜炎、浮肿、发热、咳嗽、腹泻、腹胀、恶呕等症状,筛选并制定了一系列常见症状治疗的经验用药和经验方药(包括蠲饮汤、石膏退热汤、三石退热汤、固泻汤、刀豆子等)。2.4觅特效药物《瘟疫论·论气所伤不同》曰:“万物各有所制。”“能知以物制气,一病只有一药之到病已,不烦君臣佐使品味加减之劳矣。”“夫物之可以制气者药物也。”[5]受其影响,沈教授致力于疑难问题的特效药物探索,临床大胆探索生半夏、生南星、山豆根、商陆治疗顽固性蛋白尿,商陆治疗顽固性血小板减少,取得实效。

3治痹特色方药

沈教授在五十年的临证实践中,研制了一系列治疗SLE及其并发症的经验方,如红斑汤、紫斑汤、清肾汤、三黄苦参汤、石膏退热汤、地黄升血汤等。

3.1红斑汤生地黄30g,生石膏30g,忍冬藤30g,黄芩30g,苦参30g,莪术30g,郁金12g,金雀根30g,羊蹄根12g。沈教授辨SLE为阴虚为本,热瘀痰毒为标。红斑汤作为基础方主要针对SLE阴虚和热毒瘀来养阴清热、凉血活血,用于治疗低热、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痛等症。方中生地黄养阴凉血清热,生石膏清热泻火,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黄芩清热解毒、泻火燥湿,苦参清热解毒燥湿,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郁金行气化瘀,金雀根祛风活血,羊蹄根清热解毒泻火。

3.2紫斑汤生地黄30g,水牛角(先煎)30g,牡丹皮12g,赤芍药12g,郁金12g,莪术30g,羊蹄根18g,鬼箭羽30g,甘草3g。沈教授辨SLE为阴虚为本,热瘀痰毒为标。其针对SLE的阴虚和热瘀毒,用紫斑汤养阴清热、凉血化瘀以治疗红斑、紫斑、瘀斑、雷诺现象、肺动脉高压等。方中生地黄养阴凉血清热,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行瘀,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郁金行气化瘀,羊蹄根清热解毒泻火,鬼箭羽行血通经、散瘀止痛。紫斑汤的凉血化瘀作用强于红斑汤。

3.3清肾汤生地黄30g,生石膏(先煎)30g,黄芩30g,接骨木30g,金雀根30g,山豆根18~30g,秦皮30g,南星30g,莪术30g,郁金12g,牡丹皮12g,制半夏12g,甘草3g。沈教授辨狼疮性肾炎为肾阴虚为本,热瘀痰毒为标。用清肾汤清肾化痰、化瘀解毒以治疗狼疮性肾炎的蛋白尿。方中生地黄养阴凉血清热,生石膏清热泻火,黄芩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行瘀,接骨木祛风利湿、活血止血,金雀根祛风活血,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秦皮清热燥湿,南星燥湿化痰、消肿散结,半夏燥湿化痰,金雀根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郁金行气化瘀。清肾汤的特点是在养阴清热、解毒化瘀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湿的药物。

3.4三黄苦参汤生地黄30g,黄芩30g,黄连9g,苦参30g,秦皮30g,莪术30g,金雀根30g,虎杖18g。沈教授考虑自身抗体的升高与热瘀毒相关,选用药理上具有调节免疫且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的中药组成三黄苦参汤清热解毒、燥湿化瘀以抑制自身抗体的升高[9],用于治疗SLE患者自身抗体如抗双链DNA阳性、抗核抗体等。方中生地黄养阴凉血清热,黄芩、黄连清热解毒、泻火燥湿,苦参清热解毒燥湿,秦皮清热燥湿,金雀根祛风活血,莪术破血行气,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3.5石膏退热汤生地黄30g,生石膏(先煎)60~90g,黄芩30g,金银花30g,青蒿30g,知母12g。沈教授辨SLE发热为阴虚和热毒,热毒为甚。其重用生石膏清热泻火,生地黄养阴清热凉血,黄芩清热解毒燥湿,金银花清热解毒,青蒿清热解暑,知母滋阴降火。方中所有药物均为寒凉药,共奏清热泻火凉血之效。

3.6地黄升血汤生地黄30g,熟地黄30g,山茱萸30g,制何首乌30g,莪术30g,金雀根30g,虎杖18g,鹿角片9g,炙龟甲9g。沈教授辨SLE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为精血亏虚,用补肝肾、益精血的治法改善血细胞的减少。方中生地黄养阴清热凉血,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山茱萸补肝肾,制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金雀根祛风活血,莪术破血行气,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抑制抗体,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养血,鹿角片补肾阳、益精血、阳中求阴。

4验案举隅

夏某,女,28岁。初诊日期:2016年3月3日。患者红斑5月,加重2周。刻诊见其面部蝶形红斑,双手指背侧红斑,伴脱屑,无破溃,无瘙痒,光敏感,无发热,无口腔溃疡,无关节炎,无浮肿,无泡沫尿,纳可,便调。舌红、苔薄,脉细。近2周面部红斑范围从两颊向外侧扩大,双手指背侧红斑范围向外扩大。2016年2月18日查抗核抗体ANA(+)1:3200,抗核糖体蛋白抗体RNP(+),抗斯密斯抗体Sm(+),抗双链DNA:208IU/ml↑,抗心磷脂抗体ACA(-),免疫球蛋白IgG:16.9g/l↑,补体C3:0.69g/L↓,补体C4:0.13g/L,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尿蛋白(-)。西医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诊断:红斑痹;辨证:阴虚内热;治法:养阴清热,凉血化瘀。

处方:生地黄30g,生石膏30g,黄芩30g,莪术30g,郁金12g,牡丹皮15g,水牛角30g,秦皮30g,赤芍12g,忍冬藤30g,金雀根30g,羊蹄根30g,陈皮6g,佛手6g,香橼6g,制香附9g,生甘草3g。二诊(3月31日):红斑范围未见进一步扩大,纳可,便调;舌红、苔白腻,脉细。上方加土茯苓30g,苦参30g,姜半夏6g。

三诊(4月26日):红斑色转淡,范围未扩大,纳可,大便偏稀;舌红、苔白,脉细。血常规:白细胞:3.1×109/L,血红蛋白:130g/L,血小板:132×1012/L。上方去姜半夏,加熟地黄20g,炮姜12g,芡实30g。之后用此法加减治疗3个月左右,面部及手部皮肤红斑渐退尽。

复诊(2017年2月14日):肤色黝黑,无皮肤红斑;纳可,便调;舌质暗红、苔薄,脉细。辅助检查:IgG:11.6g/L,IgA:1.65g/L,IgM:0.66g/L,C3:0.99g/L,C4:0.23g/L,C反应蛋白:1.52mg/L,ANA(+)1:1000,RNP(+),Sm(-),dsDNA:10IU/ml,ACA(-)。处方:生地黄30g,生石膏30g,黄芩30g,莪术30g,郁金12g,牡丹皮15g,水牛角30g,秦皮30g,赤芍12g,忍冬藤30g,金雀根30g,土茯苓30g,陈皮6g,佛手6g,香橼6g,制香附9g,生甘草3g,炮姜12g,芡实30g。按沈教授辨SLE为阴虚内热型红斑痹,本虚标实,其本为虚证,肾阴不足。标实以热、瘀、痰、毒为主,血络瘀滞,经脉痹阻,卫气内伐。以养阴清热、凉血化瘀为治疗方法。

君药为生地黄30g,重补肾阴。臣药生石膏30g、黄芩30g,具有清热凉血、增强生地黄之功效;臣药莪术30g、郁金12g、牡丹皮15g、水牛角30g、秦皮30g、赤芍12g,化瘀凉血。佐药为忍冬藤30g、金雀根30g、羊蹄根30g,辅以活血通络。使药为陈皮6g、佛手6g、香橼6g、制香附9g、生甘草3g,顾护胃气。此法治疗1个月后红斑范围未见进一步扩大,控制病情发展,加土茯苓30g、苦参30g、姜半夏6g清热祛湿。2个月后红斑转淡,血白细胞减少,考虑阴虚血少致精血亏虚,加熟地黄滋补肾精,因大便偏稀,加炮姜、芡实固涩止泻。治疗6个月,红斑渐退尽。近1年后复查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等免疫指恢复正常,ANA滴度下降,dsDNA抗体转阴。考虑到SLE是终身性疾病,继予红斑汤加减巩固治疗。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作者:陈薇薇沈丕安苏晓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