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痈疽 中医大师张灿玾内外合治托毒外出
发布时间:2017-11-01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小 中 大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张灿玾教授简介
张灿玾(1928年7月一2017年9月),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荣成人。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94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多项,出版《针灸甲乙经校注》、《素问吴注》、《松峰说疫》、《经穴解》、《石室秘录》校点等10多部中医古籍。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痈疽是一种毒疮,发生于体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患。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属于阳症,疽发于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属于阴症。痈疽证见局部肿胀、掀热、疼痛及成脓等。西医认为痈疽主要是由于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症,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治疗上主要是清创抗感染。但有时往往由于感染部位位置较深,普通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六淫,过食膏粱厚味,外伤感染等致营卫不和,邪热壅聚,化腐成脓所致。分有头疽和无头疽。
有头疽系发于体表、软组织之间的阳性疮疡。因其初起患邴洲有单个或多个㈠色粜米样的疮头而得名。临证有虚实之分。①实证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可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金黄膏贴敷;②虚证又有阴虚和气血两虚之不同,前者内服竹叶黄芪汤;后者内服托里消毒散;外治法同实证。
无头疽为发于筋骨之间或肌肉深部的阴性疮疡。包括附骨疽、流痰、肩疽等。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气滞而成。证见患部漫肿无头,皮色晦暗,病程缠绵,甚至伤筋烂骨,难溃难敛。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内服阳和汤,外用阳和解凝膏。
一般临床上又可以把痈疽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分为内痈、外痈两类。
内痈疽生于脏腑(如胃痈、心痈、小肠痈等),虽同属痈证,但在辨证论洽上与外痈多有不同。
外痈疽系指发于体表的痈疽。初起无头,局部红肿热痛,界限分明,易肿、易脓、易溃、易敛。重者可有身热、口渴、脉数等。
总体来说痈疽¨1隈冶疗以消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如意金黄散;成脓期则内服透脓散,外治切开引流,继用二宝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
疮面深而恶者为疽。是气血为毒邪所阻滞,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
国医大师张灿壬EP教授承继祖、父治痈疽经验,在治疗痈疽方面颇有体会,简介如下。
1.首辨阴阳虚实
张灿王甲教授指出,痈疽致病原因有多种,但其总的机制为气血壅闭,遏止不通,经络阻塞,郁而化热,热甚肉腐而致,但阴证、阳证治疗殊途,因此治疗痈疽,首要在辨其阴阳虚实。阳性者,初起局部光软无头,表皮掀红肿胀、疼痛,逐渐扩大,高肿而硬,触之灼热,易脓易溃;阴性者,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有痛有不痛,坚硬难愈,迁延时间较长。阳证宜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阴证宜温补托毒。次辨虚实,如根红散漫,或溃而不腐,或不收敛,或脓少而清,此为气血虚也,宜大补之;如红活光润,肿高色赤,易腐易溃,脓汁黏稠,易收敛,此为实证,以祛邪为主。
2.内外合冶,托毒外出
张灿王EP教授认为,痈疽治疗过程中,应根据邪正消长的趋势,以消托补三法治疗。初期疮疡毒气已聚,脓腐未成,适用于消法,宜用神授卫生汤、仙方活命饮、蟾酥丸、万灵丹等治疗。若是脓已成,毒邪深沉散漫者,或是正气已虚,不能托莓外出卉,则以补益气四肢透脓之约促使脓出,可用托里消毒散加减。若是疮疡溃后,邪正俱虚者,则以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加减八味丸等加减治疗。同时应注意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可配合外洗、外敷等方法,如疮疡红肿疼痛,可用忍冬藤煎汤清洗患处。疮面腐肉脱落后,可内外合治,外用忍冬藤水洗,再用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方:白芷五钱,甘草一两二钱,血竭、轻粉各四钱,当归二两,白腊二钱,紫草二钱,麻油一斤。先用当归、甘草、紫草、自芷四味入油内浸三日,慢火煎煮,用细绢滤清,将油复入锅内,趁沸时,将血竭投入其中化尽,次下白腊化尽搅匀,倒瓷碗中,放人冷水盆内,待冷却后备用)敷贴疮面。张灿王EP教授重视脾胃气血,他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健运,中气充足,则气血充盛,升降有序,脏腑和谐,有利于疮疡恢复;若脾胃虚弱,化源不足,则已成之脓难以破溃,已溃者难以收口;故张灿王Ep教授常说:“胂而不溃者血虚,溃而不敛者脾虚”,此二句在修辞手法上为对文,二句是相互补充之意,即肿而不溃及溃而不敛均责脾虚及血虚,故而治疗过程中应调理脾胃气血,使脾胃健旺、气血和畅,则脓水自排,腐肉自溃,新肉自生。治疗过程应始终注意:应当使毒邪发散或是托出,以免发生内陷。凡痈疽疼甚或灼痈者,不必担心,这是疮毒向外的表现;若肿疡突然不疼或疼痛骤减,疮『自i宵塌陷之时,需谨防疮毒攻心,造成险症,甚至亦可形成死症。有些痈疽溃后,需内服药与外用药结合,促其早日愈合。诊治过程中,要时常注意患者的神色和脉象,凡精神消爽、脉象洪大者,虽痛苦难忍,不必惊恐,属正常现象;凡脉象变为微弱或沉细、精神不爽者,务需提防。
3.善用四妙汤,重用金银花
四妙汤治肿疡,无论痈疽,已溃未溃,灵活加减,疗效颇佳,诚妙方也。其中黄芪、当归、金银花,三药既顾其正,亦治其毒,是为疮家之圣药也。如热象明显者可加黄连、黄芩、蒲公英、紫花地丁,血分有热可加生地黄、牡丹皮,脓成或已溃者可加甲珠、皂刺等。金银花,善于化毒,故为治痈疽、肿毒、疮癣的常用药。因疮疡之病,发于火邪之盛,其来非一目,欲消其火邪,非是寻常细小之药所能去,故必多用重药以劫之。但散邪之药俱耗真阴,多用、重用皆能取败,惟金银花败毒而不伤气,去火而又能补阴,品性纯正,故治宜重用金银花。其说源于《石室秘录》。张灿王EP教授曾治一老年患左股阴总肿疡,红紫疼痛,冶以金银花半斤,配以蒲公英二两,当归二两,天花粉五钱,生甘草五钱。用大锅水煎,随意服用而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