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中民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四大经典”国家级教学团队《金匮要略》课程首席教授,从医40余年,擅治月经不调、带下病、不孕不育等妇科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2典型病例
2.3经行腹痛
案例3:患者,女,52岁,2014年3月22日初诊。
经期下腹部和下肢胀痛,无水肿,月事不规律、4~6个月来潮1次。近日腹痛、腹胀有所加重,伴心悸、气短、乏力,情志不舒时症状更甚。现患者饮食尚可,大便每日1~2次,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肝脾失调,脉络不和。
因患者处在围绝经期阶段,易受情志因素影响,肝郁气滞则脉络不通,导致腹痛频作;血行不畅,不能充养五脏,则见心悸、气短、乏力等。
治宜疏肝健脾、理气通络。组方:当归、赤芍、白芍、白术、茯苓、泽泻各12g,首乌藤、合欢皮各20g,淡豆豉、制香附各10g,秦艽、桑寄生各15g,川芎、炒栀子以解郁除烦、安神益智,同时治标不忘治本,用白术、秦艽、桑寄生以标本同治,体现了“未病先防”的思想,防止木病克土,酿生湿热,导致病情缠绵难愈。
2.4月经量少
案例4:患者,女,40岁,2013年8月9日初诊。
患者“月经量少、经期2天,1年余”。患者面部有黄褐斑,喜静恶动,动则乏力,饮食量少,眠可,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诊断:月经量少。辨证为气血两虚、肝脾不调。治宜益气养血、疏肝健脾。
组方:黄芪20g,当归、白术、茯苓、泽泻各15g,党参、熟地黄各12g,阿胶、白芍、川芎、益母草、女贞子、墨旱莲各1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患者服药后月经量较前增加,经期3d,乏力减轻,饮食改善,后继续以此方巩固疗效。
按:月经量少或为禀赋不足,精气本虚;或房劳多产,耗伤肾精;或久病气血亏虚;或为脾胃虚弱,化源不足等,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所致。治疗关键在于“开源节流”。因“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生于无形之气”,故尉师重用黄芪,意在“气旺血生”,又在当归芍药散基础上酌加滋阴固本之品——熟地黄、阿胶、女贞子等,使脾旺血生,补而不滞,肝脾调达,则诸症改善。
2.5产后泄泻
案例5:患者,女,29岁,2013年7月15日初诊。
3年来,患者小产后大便每日4~5次,成形或不成形,时有黏液。近来腹部隐痛。刻诊:患者面色发黄,语音低落,乏力,情绪不畅,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濡弦。
诊断:产后泄泻。辨证为气血虚弱,肝脾不调。治宜补益气血、调和肝脾。
组方:白芍30g,当归、制香附各10g,川芎6g,茯苓、苍术、白术各12g,泽泻15g,秦皮10g。7剂,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7剂后,患者面色略显红润,大便日行2次,乏力消失。
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湿盛则濡泄”,说明泄泻主要病理因素为水湿。而脾主运化,喜燥恶湿,故泄泻的发病主要责之于脾胃,所谓“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因此,泄泻辨证要把握脾虚湿盛的病机关键,治疗不忘健脾化湿。尉师治疗本案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因腹痛明显,故重用白芍30g,养血敛阴、柔肝止痛,标本兼治。另加苍术健脾化湿,制香附疏肝理气,使肝升脾降,气机调达,则水湿自除,诸疾痊愈。
专家介绍
尉中民 教授、主任医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头痛,头晕,中风后遗症;消化系统的胃肠,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的外感,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糖尿病;妇科疾病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及产后疾病;对虚劳病和疑难杂症积累了一定经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