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辨治要点 中医处方方义

发布时间:2017-09-23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金某某,女,66岁,2005年7月13日初诊。左乳癌术后,浸润性导管癌。化疗6周期,化疗方案:紫杉醇+烟曲霉醇(TNP–470)。既往有糖尿病、血压高病史。刻诊:自诉乏力,纳不香,胃脘不适,口苦,手足麻木,肌肉酸痛,大便干,3~4日1解,舌质暗红,苔少,脉细数。

  辨治要点乳头为厥阴肝经所属,乳房为阳明胃经所司。肝胃热毒郁结,灼津为痰,碍血为瘀,并耗伤阴血,久而不解,而成乳岩。拟以疏肝解郁、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补血养阴为法,同时兼以和胃降逆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橘皮竹茹汤和滋水清肝饮化裁。处方如下。

  处方橘皮10克,竹茹10克,清半夏10克,枇杷叶15克,炒柴胡10克,当归10克,杭白芍15克,生地10克,玉竹15克,女贞子15克,知母10克,牛膝10克,葛根15克,天花粉10克,山药20克,浙贝母10克,山慈菇10克,鳖甲15克,鸡内金30克,生麦芽30克,炙甘草10克。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2次。同时服用孙桂芝研制的中成药西黄解毒胶囊,每次0.5克,每日3次。

  方义方中橘皮、竹茹、清半夏、枇杷叶,和胃降逆以减轻化疗的消化道副反应;当归、白芍养肝血;柴胡解肝郁;生地、玉竹、女贞子、知母、天花粉,清热养阴而降血糖;浙贝母、山慈菇、鳖甲,软坚散结而抗肿瘤;葛根升阳明之清而生津液;牛膝降厥阴之逆、益肝肾;山药健脾;鸡内金、生麦芽开胃;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

  2005年8月22日复诊纳差、乏力、手足麻木、肌肉酸痛、口苦等症状较前减轻,眠不实,大便偏干,血压130/85毫米汞柱,舌质红,少苔,脉沉细。初见成效,略调整处方如下:

  橘皮10克,竹茹10克,清半夏10克,炒柴胡10克,当归10克,杭白芍15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石斛15克,玉竹15克,葛根15克,浙贝母10克,山慈菇10克,鳖甲15克,白芷10克,蜂房5克,鸡内金30克,生麦芽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炙甘草10克。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2次。坚持门诊治疗。

  2006年3月29日复诊左乳癌术后,放化疗后。饮食、精神等一般情况明显改善,手足麻木、肌肉酸痛、口苦等症状基本消失。纳可,眠不实,大便稍干,舌红,少苔,脉沉细。处方:

  炒柴胡10克,当归10克,杭白芍15克,赤芍10克,土茯苓30克,生黄芪30克,鸡血藤30克,木瓜15克,炒枣仁30克,合欢皮30克,三棱8克,莪术10克,生龙牡各15克,山慈菇10克,浙贝母10克,炮山甲10克,鸡内金30克,生麦芽30克,炙甘草10克。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2次。

  2008年1月7日复诊近日病情稳定,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征象。自诉近日有黄痰、口苦、泛酸,失眠,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肝热之象又显,处方:

  沙参15克,黄芩10克,清半夏10克,炒柴胡10克,当归10克,丹皮10克,炒山栀10克,太子参15克,生白术30克,土茯苓30克,女贞子15克,生龙牡各15克,鳖甲15克,炮山甲10克,生蒲黄10克,白芷10克,露蜂房5克,血余炭10克,草河车15克,莪术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火麻仁15克,香橼15克,山慈菇10克。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2次。之后以上方为基础方,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患者一直坚持服药,情况良好。

  2008年8月26日复诊左乳癌术后,2008年5月复查肿瘤标记物正常,未见肿瘤复发及转以征象。纳可,眠不佳,多梦,易醒,血压高,二便正常,舌质红,少苔,脉沉细。疏下方以资巩固:

  沙参15克,元参10克,生地10克,炒枣仁30克,炒柏子仁30克,当归10克,桔梗10克,五味子10克,土茯苓30克,远志10克,灵磁石30克,生龙牡各15克,山慈菇10克,鳖甲10克,龟板10克,炮山甲6克,葛根15克,地龙5克,生蒲黄10克,白芷10克,露蜂房5克,半边莲30克,三七5克,牛膝10克。

  按语本例患者除了患乳腺癌之外,同时尚患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初诊时,四诊合参,明显属于肝胃郁热之症。孙师以滋水清肝饮和玉女煎为基础化裁。然师其意而不泥其方,根据肿瘤的特点,除了增橘皮竹茹等,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外,更入浙贝母、山慈菇、鳖甲等软坚消瘤之味,既体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精神,也有着显著的辨病色彩,这是孙桂芝一贯倡导的辨病为先、辨证为主的精神的体现。(王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