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聪温经活血法辨治妊娠胎停经验
发布时间:2017-10-22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小 中 大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妊娠胎停”是妇科常见疾病,指妊娠早期,胚胎发育到一个阶段发生了死亡而停滞的现象[1],即现代医学B超检测胚胎,≥6周无妊娠囊或虽有妊娠囊但变形皱缩,当妊娠囊亦≥4cm却看不到胚芽,胚胎长度≥1.5cm却无胎心搏动。属于中医中的“胎萎”“胎死”范畴。对于其治疗西医普遍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合并清宫。但容易造成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受损等并发症[2],使受精卵无法在子宫内着床,引发不孕[3]。齐聪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载,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师承已故妇科名中医庞泮池教授,擅长治疗女性妇科疑难杂症。齐聪教授在多年临证中,摸索、总结的“齐氏下胎方”通过温经活血法来促死胎排出,疗效显著,降低患者治疗费用的同时,避免了清宫术可能带来的危害,为下次妊娠提供更好的宫内环境。我们在临床中有幸伺诊其左右,受益匪浅,特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病因病机
齐聪教授在临床辨证时注意中西医基础理论的结合,认为脾肾两虚、瘀血阻滞是妊娠胎停的根本病因。
1.1脾肾两虚肾藏精,主生殖,胎络系于肾,肾气以载胎,肾旺方能荫胎。禀赋肾虚,损伤肾气,肾精不足,冲任经血亏虚,胞失所养,使胎生长迟缓,甚至胎死腹中。然胎儿的孕育虽有赖于母体先天之精的充盛,亦有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如脾虚化源不足,则气血虚弱,冲任空虚,胎失所养,导致胎萎不长、胎失摄载,则胎死胞中;气虚血亏,则无力运胎,导致胎死不下。
1.2瘀血阻滞现代医学指出,死胎在子宫腔内,时间越久,越易发生宫内感染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造成子宫血流的高凝状态[4]。《巢氏病源》云:“胎之在胞,血气滋养。若血气虚损、胞藏冷者,胎则翳燥萎伏不长。”母体虚弱,气虚失运,血虚不润,以致气血不能滋养孕育胎儿。素体阳气不足,损伤肾阳,寒自内生,生化之机被遏,血寒宫冷,瘀阻冲任,损及胎元,胎死宫中。又因气血运行不畅,气机阻滞,血行障碍,瘀血内阻,产道不利,碍胎排出。
2辨证论治
齐聪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妊娠胎停”的治疗经验,有以下几点。
2.1温经活血下死胎齐聪教授认为,“胎前宜凉”,故凉血安胎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若一旦胎死不下,则须反其道而行之,故立法温经活血以下死胎。自拟“齐氏下胎方”:制附片15g,生黄芪15g,当归15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9g,莪术30g,三棱15g,天花粉15g,枳实9g,制大黄15g,炙甘草6g等。方中附子味辛,大热,有毒,重用以为君药,取意《内经》“血得热则温而去之,得寒则凝泣而不行”,以求温经活血下胎;桃红四物汤加三棱、莪术破血逐瘀,黄芪益气、枳实理气通络以促死胎排出;天花粉为佐药,其中天花粉一方面滋阴凉血,以防附子过热之性,同时天花粉、附子本为“十八反”之列,二药联用达到毒药峻下的目的,制大黄为使药,既能通畅三焦,使痰瘀之邪有出路,达到活血软坚之功,又能清三焦热,促药达胞宫;更用炙甘草调和诸药的同时,健脾和中,以防药物碍胃伤脾。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活血峻下去胎之功。
2.2顾护脾胃,审慎用药此类患者禀赋多虚弱,而下胎药中普遍均为猛攻峻伐之品,极易再次损伤母体正气。故在下胎时,需谨慎考虑周到,应注意轻重缓急攻补兼施,勿一味峻伐猛攻,同时顾护脾胃,补益精血。
3验案举隅
吴某,女,30岁。初诊日期:2015年12月10日。患者停经3月余,于2013年结婚,共发生流产2次。末次妊娠2014年,孕2月流产。2015年开始月经稀发,2~3月1行。末次月经9月5日,量少,色暗红,无血块及腹痛。停经40天自测尿妊娠阳性,2015年11月23日阴道超声示:宫腔内见胚囊,大小为12mm×9mm×7mm,内见卵黄囊反射,未见心血管搏动。2015年12月10日复查阴道超声示:宫内囊性结构(胚胎发育不佳可能)。刻诊:腰酸、腹痛,无阴道出血,胃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滑。
西医诊断:妊娠胎停(稽留流产);中医诊断:胎死不下;辨证:肾虚血瘀;治法:温经活血下胎;方予齐氏下胎方加减。处方:制附片15g,生黄芪15g,当归15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9g,莪术30g,三棱15g,天花粉15g,枳实9g,制大黄15g,炙甘草6g,菟丝子15g,巴戟天15g。嘱每晚饮黄酒半斤。
二诊(12月17日):自述服用下胎方4天后,于12月14日自觉一阵腹痛,阴道出血,量多似月经,后有绒毛样组织自阴道排出。12月15日复查阴超示:未见宫内囊性结构。刻诊:阴道出血明显减少,胃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滑。治拟益气补肾调冲。处方:生黄芪30g,白芍15g,生地黄12g,熟地黄12g,女贞子12g,菟丝子15g,巴戟天15g,竹茹15g,决明子12g,制黄精15g,蒲公英15g,陈皮6g,炙甘草6g。
三诊(2016年1月4日):自诉阴道出血已止,劳累后少腹稍有不适,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前方基础上加入莪术15g、丹参15g。
四诊(1月25日):患者LMP:1月8日,7天,量较前多、色稍暗、夹有血,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中药拟补肾活血、调冲通络。处方:前方基础上加用党参15g、炒白术9g、川芎6g、皂角刺15g、路路通15g、生茜草15g、炙甘草6g、石决明15g。
五诊(2月18日):β-HCG:12813mIU/ml。刻诊:自觉怕冷,下腹微疼;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西医诊断: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中医诊断:胎动不安(脾肾两虚),数堕胎;治拟健脾补肾、养血安胎。处方:前方中减路路通、皂角刺、川芎,加用乌药6g、桑寄生15g、熟地黄15g、天冬12g、麦冬12g、景天三七9g。
六诊(2月25日):患者自述2月20日无明显诱因下阴道排出少量褐色分泌物,偶有腹痛、恶心无呕吐,稍头晕,乳房胀痛,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2月18日:β-HCG:12813mIU/ml。P:21.19ng/ml。E2:532pg/ml。今查β-HCG:61135mIU/ml。继续健脾补肾,养血止血,清热安胎。处方:前方基础上加用淡黄芩9g、杜仲15g、地榆15g。
患者2016年3月3日B超示:宫内早期妊娠,孕囊35mm×16mm×32mm,见胎芽及血管搏动。后转入产科,于10月1日产子,母子安好。
按患者月经稀发,卵巢储备功能欠佳,故屡孕屡堕。初诊时患者已孕3月,胚胎停止发育,齐聪教授采用下胎方4剂温经活血下胎,配合黄酒半斤助活血温经之功,效如桴鼓。下胎方避免了清宫术可能造成宫腔黏连、宫内感染等并发症可能,不损伤子宫内环境,故患者次月即成功受孕,经补肾健脾安胎中药治疗后目前母子均安。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作者:万怡婷马景张亚宁居屹齐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