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药忌与妊娠禁忌考辨

发布时间:2017-05-25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妊娠药忌与妊娠禁忌两词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现代文献中常被混用。如《中医大辞典》记载:“怀孕期中,有些药物可能引起流产或损害母子,一般不得使用或慎用,称妊娠药忌”[1]。而《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则认为:“妊娠禁忌,属服药禁忌,可能造成孕妇、胎儿伤害的药物,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2]。以上两文同为说明妊娠期对某些药物的禁忌,但前者称之为“妊娠药忌”,后者称之为“妊娠禁忌”,因此很有必要厘清两词的源流,晰辨名物,了然应用。

妊娠药忌与妊娠禁忌名词源流

妊娠期对某些药物的禁忌的有关记载始见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山海经》:“又西三百二十里……有草焉,其叶如蕙……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3]。食蓇蓉可导致人无子,即为妊娠期禁忌之药,为有关该概念最早记载。汉代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明确标注有“堕胎”之效的药物有6种,如该书卷一:“牛膝,味苦,酸,平。主寒湿痿痹……堕胎”[4]。具有“堕胎”之效的药物当属妊娠期禁忌之药。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专设堕胎药一项:“堕胎雄黄水银胡粉飞生虫……芒硝”[5]。该书首次将堕胎药单独抽列出来,收录堕胎药41种,为该概念的定名提出奠定了基础。

“妊娠禁忌”一词始见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但其指的是妊娠起居禁忌,而非妊娠期对药物的禁忌。如该书卷四十一载:“妊娠禁忌候:妊娠男女未分之时,未有定仪,见物而化,故须端正庄严,清静和一,无倾视,无邪听”[6]。唐五代的医家多沿袭《本草经集注》的记载,将妊娠期禁忌之药归于“堕胎”名下。如唐代《新修本草》、五代《蜀本草》分别收录堕胎药42种。

宋金元时期亦出现了“妊娠禁忌”这一名称,但既非妊娠期对药物的禁忌,亦非巢元方所说的妊娠起居禁忌,而指妊娠食忌。如宋代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九:“按妊娠禁忌:勿食鸡、鸭子、鲤鱼脍、兔、犬、驴、骡、山羊肉、鱼子、鳖卵、雉雀、桑椹”[7]。这一时期,人们对妊娠期对某些中药的禁忌的认识逐渐加深,不仅该概念的名称应运而生,还产生了歌诀,药忌和食忌也开始区分开来。如宋代许洪《指南总论》中首以“产前药忌”作为本概念的正名而记载:“论产前药忌……蚖斑水蛭地胆虫,乌头附子配天雄……干姜蒜鸡及鸭子,驴马兔肉不须供”[8]。从歌诀中可以看出,虽言为药忌,却含有鸡子、鸭子、驴肉等食物。自元代以降,食忌才从药忌中抽离出来。如元代李杲《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歌诀中所含已经均为药物:“妊娠服药禁蚖斑水蛭及虻虫……地胆茅根都失中”[9]。明清时期,妊娠期对某些药物禁忌的数量进一步扩大,对本概念名称的记载出现混乱,出现了“妊娠药禁”“孕妇药忌”“动胎药”“妊娠服禁”“胎前药物禁忌”“妊娠用药禁忌”“伤胎药”“胎前药物宜忌”等名称并存的情况,甚至尚有同一书中用不同名称记载本概念的现象。如清代吴仗仙《吴氏医方汇编》第二册·胎前生痈记载为“伤胎药”;而该书第二册·妊妇忌药歌则记载为“妊妇忌药”。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一时期本概念的名称较多,但却打破了以往在首次出现后便极少被沿用的状况,主要表现在“妊娠药忌”的相对固定使用。“妊娠药忌”一词始载于明代孙志宏《简明医彀》,如该书卷七载:“妊娠药忌雄黄、雌黄、水银、铅粉、麝香、朴硝、芫花、大戟、牛黄、巴豆、野葛、牛膝、薏苡、皂角、藜芦、槐子、瞿麦、附子、乌头、天雄、蜈蚣、斑蝥、水蛭、虻虫、蝼蛄、蛴螬皮、蝉蜕、蛇蜕、蟹甲、半夏、南星、牵牛子、代赭石、大黄、滑石、木鳖、红花、苏木、三棱、蓬术、甘遂、干漆、桃仁、官桂、牡丹皮”[10]。其后历代重要相关著作多有沿用该书记载,以“妊娠药忌”为正名记载本概念。如明赵贞观《绛雪丹书》:“妊娠药忌歌蚖斑水蛭地胆虫……半夏南星通草同”[11];清代闵纯玺《胎产心法》:“妊娠药忌歌斑水蛭地胆虫,乌头附子及天雄”[12];清代沈又彭《沈氏女科辑要》:“妊娠药忌,王孟英按:凡大毒、大热及破血、开窍、重坠、利水之药,皆为妊娠所忌”[13]。“妊娠禁忌”的概念在明清时期仍未达成一致,多指妊娠药忌、妊娠食忌以及妊娠起居禁忌。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二卷“妊娠禁忌”项下共收载“乌头附子天雄……驴肉,羊肝,鲤鱼”等药物和食物84种[14]。可见,李时珍所说的“妊娠禁忌”指妊娠药忌和妊娠食忌。明代缪希雍《炮炙大法》“妊娠禁忌”中所列均为药物:“妊娠禁忌前歌所列药品未尽特为拈附:乌喙,侧子,藜芦,薇衔”[15],该书首次将“妊娠禁忌”作为本概念的规范正名。而清代高淑濂《高淑濂胎产方案》则仍沿用巢元方的记载,将“妊娠禁忌”视为妊娠起居禁忌:“妊娠禁忌:怒气恶暴,不孝不贤,一切犯上之事,及随便食饮腥荤,随便语言是非,如此不禁不止,生子凶恶奸盗,非善即为”[16]。现代有关文献对本概念正名的记载主要出现4种情况:第一,是继续沿用明代孙志宏《简明医彀》的说法,以“妊娠药忌”作为规范名,如《中医大辞典》《中医辞海》等;第二,继续沿用明代缪希雍《炮炙大法》的记载,以“妊娠禁忌”作为规范正名,如《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医药学名词》等;第三,继续沿用清代吴谦《外科心法要诀》的记载,称其为“妊娠用药禁忌”,如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高学敏《中药学》。第四,《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中华本草·第一册》则称本概念为“妊娠禁忌药”。

以妊娠药忌命名符合规范名词的定名原则

1.以妊娠药忌命名符合规范名词定名的单义性原则单义性要求术语与概念之间要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妊娠禁忌”在《诸病源候论》等中指妊娠起居禁忌;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指妊娠食忌;在《本草纲目》中指妊娠食忌和药忌;在《炮炙大法》中指妊娠药忌。可见“妊娠禁忌”和本概念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在古今文献中“妊娠药忌”均指妊娠期对某些药物的禁忌。因此,以“妊娠药忌”为正名,符合科技名词的单义性定名原则。

2.以妊娠药忌命名符合规范名词定名的系统性原则术语的系统性要求一个学科的术语要彼此联系、相互制约,定名时要反映该词与上位概念及同位概念间的关系。“妊娠禁忌”在古代文献中可指妊娠起居禁忌、妊娠食忌和妊娠药忌,属妊娠药忌的上位词。因此,“妊娠药忌”为正名,符合科技名词的系统性定名原则。

3.以妊娠药忌命名符合规范名词定名的简明性原则“妊娠药忌”是由“妊娠”“药”和“忌”3个词素构成,从这3个词素上很容易得知该词的完整含义,语义透明度高,含义简洁明了。而由词素“妊娠”和“禁忌”构成的“妊娠禁忌”则不能完全表达出该概念。

4.以妊娠药忌命名符合规范名词定名的约定俗成原则自明代孙志宏《简明医彀》提出“妊娠药忌”之名,其后历代的著作多有沿用,如明代《绛雪丹书》,清代《胎产心法》《沈氏女科辑要》,以及辞书类著作《中医大辞典·基础分册》《中医辞海》等。说明“妊娠药忌”古今应用广泛,已形成共识。

以妊娠药忌命名有利于与妇科学等学科术语的鉴别

妇科学中也有“妊娠禁忌”一词,其含义为妊娠期,母体应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流产或损害母子事物。在中药学中,如本概念也用“妊娠禁忌”,则与妇科学的名词相同而概念不同,从而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不便。但如用“妊娠药忌”作为本概念的规范正名,则有利于与妇科学名词中“妊娠禁忌”的鉴别。

结语

中医术语统一与规范,涉及到科研、医疗、教学等各个方面,意义重大。因此,对于中药学术语的定名既要考虑到科技名词相关的定名原则,又要结合当今应用实际。有鉴于斯,作者不揣固陋,提出“妊娠药忌”应为妊娠期对某些药物的禁忌规范正名为观点,以供有关专家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等.中医大辞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52
[2]吴兰成.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722
[3]史礼心,李军注.山海经.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2
[4]清·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杨鹏举,校注.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37
[5]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79
[6]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刘晓峰,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42
[7]宋·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1
[8]宋·许洪.指南总论.//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51-352
[9]元·李杲.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王今觉,校释.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90
[10]明·孙志宏.简明医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07
[11]明·赵贞观.绛雪丹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6
[12]清·闵纯玺.胎产心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82
[13]清·沈又彭.沈氏女科辑要.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60-61
[14]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张守康,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47
[15]明·缪希雍.炮炙大法.成莉,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55
[16]清·高淑濂.高淑濂胎产方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13

作者:何娟徐江雁蔡永敏刘文礼卢承顶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