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疾病中的常见病,属中医“乳痈”范围。临床以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并有恶寒发热为特征。绝大多数发生于产后哺乳期,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因发病原因和发病时期不同,而有多种名称:在哺乳期发生的称外吹乳痈(又称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在妊娠期发生的称内吹乳痈(又称妊娠期急性乳腺炎),在非哺乳期和非怀孕期发生的称不乳儿乳痈(又称非妊娠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临床上以外吹乳痈最为常见,约占95﹪,内吹乳痈较少,不乳儿乳痈更少。由于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明显的优势,下面介绍下中医治疗急性乳腺炎常用的方法。
01
内治法
以“疏肝理气,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乳汁淤积,热毒内盛,其治疗以疏肝清热、通乳消肿为主,可用瓜蒌牛蒡汤加减,药用瓜蒌、牛蒡子、天花粉、黄芩、陈皮、栀子、金银花、连翘、柴胡、甘草等。
通乳加穿山甲、木通、王不留行;气郁加橘叶、川楝子;发热明显加生石膏、重用黄芩;肿胀痛者加乳香、没药、赤芍;需要回乳者加焦山楂、焦麦芽。同时可外敷金黄膏、玉露膏。对乳汁排出不畅者,可定时进行乳房按摩。
成脓期:如脓肿确已形成,应及时予以切开排脓。切开排脓后,局部可用“八二丹”或“九一丹”提脓排毒,并用“红油膏”纱布外敷。如果有袋脓现象,则可用垫棉法治疗,即在脓腔下方放置一棉垫,并予加压包扎,使脓液不致潴留。
如果形成乳房局部窦道,则可用“五五丹”药捻插入窦道,以腐蚀管壁,待脓液消失后,予“生肌散”促进窦道愈合。除局部治疗外,仍可予以适当的内服药物,以促进托毒排脓,扶助正气,加速疮口愈合。
02
外治法
①如意金黄散以醋或白酒调成糊状,黏敷病变局部。
②鲜蒲公英60~120g,葱白30~60g,捣烂成糊状,敷于患处,用绷带或三角巾扎紧,每天换药1次。
③三黄膏外敷:三黄膏,即黄柏、大黄、黄芩各等份,研成细面,用凉开水、蜂蜜或等量凡士林调成膏。
④中医手法排乳:在温度适宜的房间,注意私密性,选用刺激性较小的推拿介质(石蜡油或乳汁)。取仰卧位,护理人员先在患部周围进行轻柔按摩,揉法操作5分钟。再用双手四指托住乳房,拇指在肿块上交替揉推数次,方向从肿块下部开始沿乳管方向到乳头部位抹推,推行至乳晕部位,轻压刺激乳晕局部,根据患者忍受程度,渐渐增强捏拿的力量,如此捏拿数遍。
3.其他疗法:按摩、针刺、艾灸、敷贴、穴位注射法、塞鼻法、掐挤法、药浴疗法等。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