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中医有妙招

发布时间:2020-08-17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产后缺乳”已成为妈妈们想急切解决的问题之一。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与喂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相较于奶粉,母乳中的营养素齐全,能全面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其中母乳中的免疫物质还能提高婴儿的抗感染能力,同时,母乳喂养还可以增加母亲和婴儿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因此,母乳是全球公认的最佳的喂养方式。

产后缺乳的原因

中医认为身体因素导致的缺乳有虚实之分,产后缺乳的妈妈们常见的证候分为气血虚弱型和肝郁气滞型。气血虚弱型表现为乳汁少或全无,质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苍白或萎黄,皮肤干燥,神疲倦怠,纳差便溏,舌质淡苔少,脉细须,属虚证。肝郁气滞型表现为产后乳汁不行,胸肋胀闷,情志抑郁不舒,或有微热,食欲减退,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细或数,属实证。通常临床上会结合全身症状来观察,以辨虚实。但不论是哪一种证候,缺乳对于妈妈们来说都是一件很严重的问题,会影响到妈妈们的情绪和心理。所以,对于产后缺乳的妈妈一定要给予情志护理和心理疏导。让妈妈们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尽量避免情志致病因素。

如何改善缺乳症状

妈妈产后缺乳,可通过一些中医特色的治疗护理来帮助产妇,可以选择穴位按摩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气血虚弱型用补法按摩,取穴膻中、乳根、少泽、足三里、脾俞等穴位。肝郁气滞型用泻法按摩,取膻中、乳根、少泽、内关、太冲,肝俞等穴位。可采取点按或揉按的方法,每个穴位操作1~2分钟,然后沿着输乳管的方向,五个手指从乳根部向乳头方向按摩5分钟,按摩完一侧再按摩另一侧,一天两次,力度适中,力度以有酸、胀、痛为准。还可以采取耳穴埋籽,取胸、乳腺、内分泌等穴,也可以起到一个改善的效果。

产后食补对于产妇也十分必要。产后48~72小时后补汤汁,宜清淡易消化,补充足量的水分,多食富有营养的汤汁以开乳源。忌酸涩、辛辣、油炸、肥甘厚味及生冷黏腻之品。气血虚弱型者宜多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和新鲜蔬菜,如乳鸽、鳝鱼、红枣、龙眼等。通乳食疗方有酒酿鸡蛋,花生黄豆炖猪蹄等。肝郁气滞者应多食行气解郁之品。如金橘、佛手等,忌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助热化火。

穴位按摩配合中医食疗能疏通乳房脉络,调和乳房气血,促进乳汁的分泌和排出。同时也可以消散乳房肿胀,畅通气血经络。而且这两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指导产妇及其家属,方便在家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产后缺乳不是小问题,一方面会影响到婴儿的喂养与生长发育,一方面也会影响产妇的情绪和心理,一定要重视起来,要鼓励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的营养、休息、活动,注意保持卫生,保证睡眠,愉快健康的度过哺乳期。(孙野熊雅静)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