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荪调肾思想辨治妇科疾病经验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14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蔡小荪(1923-),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一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蔡氏妇科第七世嫡系传人,获首届中管局“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贡献津贴。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六十余年,创立了中医妇科审时论治学说和中医妇科周期疗法,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疗效,擅长治疗不孕不育及各类妇科疑难顽症。曾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暨妇儿科专题会议中方主席,上海市高级科学技术专业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中医内、妇科专业评审组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编审委员会委员,先后受聘为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及国际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顾问。曾主编《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妇产科分卷)、《中医妇科验方选》、《经病手册》、《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蔡小荪卷》、《蔡小荪谈妇科病》、《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等,发表论文数十篇,带教主治级以上中西医师百余位。

蔡小荪教授为蔡氏女科第七代传人,国家级首批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年96岁,精神矍铄,行医七十余载,对中医妇科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蔡小荪先生以其长期的临床实践结合历代蔡氏先祖的经验,提出了“调肾”理论在蔡氏妇科传承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学术指导思想,体现了蔡氏妇科的生育观、辨证观、治疗观。

1调肾理论的主要概念

女性的肾气因年龄的增长和月经的周期变化呈一个消长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过长与不及均需及时调整。

1.1调节一生肾气肾主生殖,为五脏之本。肾在女性的生长发育、衰老各阶段和女性经、带、胎、产各期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居重要地位。肾气从“七”至“七七”的消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足与过长均会影响到女性的生理、病理。因此,在女性一生中需要随时调节肾气。一生调肾要点为:青春期宜充,育龄期宜理,更年期宜和,老年期宜补。

1.2调控月经四期月经因肾气盛而天癸生,任脉通、太冲脉盛而以时下。因此,月经周期中有月经期肾气由满而溢、经后期肾气由虚至充、经间期肾之阴阳转化、经前期肾气由充转盈的四期周期性生理变化的节律。因此在女性月经周期各阶段需要随时调控肾气的盛虚。月经周期调肾要点为:月经期宜疏,经后期宜育,经间期宜化,经前期宜衡。

2调肾的理论依据

肾气的消长变化不仅贯穿于女子一生的经、带、胎、产、更的几个重要生理时期,还体现在月经周期的动态节律变化中。《本草纲目》对此有明确的论述:“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亦言:“所以谓之月事者,平和之气,常以三旬一见,以像月盈则亏也。”《妇科玉尺·月经》言:“女子十四岁……气血调和,运行不息,一月之间,冲任溢而行,月事以时下,此常经也。”可见每个时期的肾中阴阳有所偏盛,经后期至排卵期,肾阴由虚转盛,阴长阳消;排卵期阴盛阳动;排卵后至经前期肾阳渐充;行经期冲任疏泄,阴阳俱虚。说明肾气在一个完整周期的时间里维持总体动态平衡。所以,补益肾气不仅仅是简单的温补肾阳和滋补肾阴,而且也要顺应肾气在女子一生不同生理阶段和月经周期各个时期的盛衰变化而调之,才能达到调补肾气的目的。故而妇科病诊治中,仍应遵循《内经》“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之教诲。早在蔡氏四代即强调调经重在“顺阴阳之序,适四气之和”(《江湾蔡氏妇科述要》),至五代认为肾乃先天之本,主天癸消长为生育之根,此亦为蔡小荪教授周期调治肾中阴阳之法的学术萌芽。

蔡小荪先生常说肾为“水火之宅”,肾有双重性,既是阳又属阴,既含火又有水,且阴阳互根互用,临床应当辨察月经四期的阴阳虚实变化,细分孰轻孰重,治疗当阴阳兼顾。所以蔡小荪先生诊治妇科疾病最主要的学术思想就在于调整女子一生和月经四期的肾中阴阳平衡,以期水火相济。

3调肾理论的基本原理

由于肾中阴阳的此种消长变化,潜方用药须遵循各时期生理特点,顺“阴阳之序”,达到动态平衡,而非绝对静态的阴阳平衡。而且“肾为水火之宅”。先生以为肾中水火不可不足,亦不可太旺,应消长平衡,坎离相济。若肾中水火太旺者,“但少清其热,不必泄其水也”(《傅青主女科》)。若肾中水火亏虚,则谨守五行生克及阴阳互根互用之关系,培育补益。此也需要协调肾与其他脏腑经络的关系。

五脏之中,与女子最为紧要的是肝、肾,盖肝体阴用阳,疏泄阴血而为月经;肾为生命原动力,经水出诸肾,主宰冲任-天癸-胞宫三者的平衡。因此,调经之时常以疏通肝脏、滋育肾脏、调补冲任为总纲。培补肾气的同时,也注重脾胃,以滋化源,所创“育肾通络方、育肾培元方、化瘀散结方”等诸方中均以茯苓为君。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育肾培元、分期调治和周期调治的调肾思想。

3.1“育肾培元”的基本原理肾为先天之本,主闭藏,精损而亏,精满而溢。故宋代医家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言:“肾主虚,无实也。”无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皆以对症补益立法。然肾为水火之脏,藏真阴而寓元阳,五脏之阴均取资于肾阴,五脏之阳都取助于肾阳。因此,蔡小荪先生常以“育肾”立法。“育”本意是指一种事物衍生,帮助了另一种事物的发展生长。“育肾”的同时,相协于五脏,不仅观察肾中阴阳盛衰的变化,而是根据五脏阴阳盛衰之变化,通过培补肾中阴阳,帮助五脏整体阴阳之平衡,由此而生生不息,培补真元。

3.2“分期调肾法”的基本原理女性在青春期、育龄期、妊娠期、产后期、更年期等每个时期生理特点不同,相对应的调肾方法也各异。青春期女子,肾气尚未旺,冲任亦未盛,机体发育还未成熟,如受病邪侵袭,易伤肾气,影响冲任二脉通盛,从而引起月经疾患。肾气之盛衰,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本,故青年女子,一般应以补肾为主。育龄期女性肾气充盛,但因内外病因导致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衡,故调肾以和为要。即阴阳和、气血和、营卫和、肝肾和、冲任和。妊娠期,精血下聚养胎,肝阳偏亢,所以针对妊娠期调肾以育肾疏肝,清热安胎为基础。《丹台玉案·妇人科》云:“一月始露珠,名曰胚胎,足厥阴肝脉养之……然受气之始,则何经以主之?曰:足少阴肾经也。”蔡小荪先生认为,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乃胎儿发育的基础,故妊娠早期由肝肾二脏主之。女子产后多虚多瘀,不宜一味进补,因此产后期宜以育肾复元为主。更年期肾气渐衰,肾中阴阳不相协调,重在调整肾中阴阳平衡,调节五脏各司其职。老年期肾气亏虚,惟以后天滋养先天。

3.3“周期调治法”的基本原理女性的生理过程具有周期性的月节律,在此过程中肾阴阳消长、气血盈亏呈现规律性地变化。蔡小荪先生认为肾气、天癸、冲任作为生殖轴内环境处于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应与大自然的阴阳相对应,才能“天人相应”“阴阳相合”。月经期(经水来潮至经净),胞宫气血由满而溢泻,渐至空虚,行使其“泻而不藏”的功能。虽然肾气天癸开始相对减弱,仍应“以通为补”,理气调冲为主,凡经期、经量、经色及经味异常和痛经均可在此期调治,常用疏调、通下、固摄诸法;经后期(经净至排卵期),胞宫气血由虚至盈,肾气渐复渐盛,是阴长阳消之时,此期是调经、种子、消癥的基础阶段,凡排卵障碍、输卵管阻塞、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均可在此期育肾培元的同时,着力攻伐,祛邪而不易伤正,可施以育肾通络、育肾消坚、育肾化瘀等法;经间期(排卵期,即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肾气充盛,是阴阳转化、阴极生阳、阳气发动、阴精施泄的种子时期,又称氤氲期或“的候”,若交接合时有受孕可能。若肾阴不足,脾气虚弱,湿热扰动或瘀血阻遏,使阴阳转化不协调,可发生经间期出血等症,治疗以促使阴阳转化为宗旨,施以育肾通络;经前期(排卵后到经潮期),此期肾气实而均衡,阳盛阴长,气血充盛,治疗以维持肾气均衡为原则,此时,又是调治黄体功能低下所致疾病、月经前后诸疾和经期诸疾的关键时期,可应用育肾化瘀、育肾温煦等法。在具体治疗过程中,以调肾为本,将女性四期生理和妇科诸疾的病理特点有机结合,制定出不同病症的周期调治法,便是蔡小荪先生调肾学术思想的精髓所在。

4调肾的基本方法

4.1育肾调周法蔡小荪先生治疗月经病,顺应月经周期的肾阴阳消长变化,每于经后期和经间期给予育肾通络方,以促排卵;经前期更以育肾培元方,填补肾精,益肾温煦;月经期服用四物调冲汤育肾调冲。

4.2调肾清瘀法蔡小荪先生认为治疗妇科炎症及癥瘕,无论感受寒热痰湿等邪气,必致久病及肾、久病成瘀。故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原则,根据月经周期肾气盛衰的变化,将调补肾中阴阳与清瘀化癥相结合。

4.3调肾固冲法蔡小荪先生认为,崩漏病因不外阴阳失调,主张临床诊断先别阴阳,治疗以“求因为主,止血为辅”。阳崩者,治以温阳止崩;阴崩者,治以育肾固冲。

4.4调肾健脾法带下是因带脉受伤,不能约束而得名。带脉起于足厥阴肝经之章门穴,绕腰部一周而过,腰部系足少阴肾经所属,故带脉与肝肾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带下病的形成多由肾气不足、封藏失职,或肝郁脾虚、湿热下注。治疗以育肾健脾为主,兼以清肝利湿。

4.5调肾清肝法蔡小荪先生认为胎动不安的主要原因是肾气不足,或由于先天不足,复损于肾气,以致不能荫胎系胞;或后天失养,化源匮乏,肝血亏虚,以致不能滋养胎元;或阴虚之质,相火偏盛,热伤胞络,损及胎元等。治疗以育肾清肝为主,健脾为辅。

4.6调肾复元法蔡小荪先生认为产后多虚多瘀,或损伤冲任,或冲任不盈,或病邪趁虚而入,治拟补虚祛瘀养血为要。新产后化瘀生新,复旧期育肾复元、调理冲任。

4.7调肾安坤法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虽然表现症状繁多,涉及多个脏腑。但其病机关键在于肾阴不足,因此时“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肾气渐衰,心火失肾水上济,呈现心肝火旺、心神不宁的症状。因此,蔡小荪先生拟滋水益肾、清心泻火法为主。李中梓《医宗必读》谓:“心不下交于肾。浊火乱其神明;肾不上交于心,精气伏而灵。火居上则搏而为痰,水居下则因而生躁……故补肾而使之时上,养心而使之交下,则神气清明,志意常治。”药用坎离既济方,育肾安坤,宁心安神。

5调肾的用药特色

5.1用药精准沪上曾有一俚语曰“九加一,蔡一贴”,即江湾蔡氏妇科用药精简,见效迅速。蔡小荪先生承家传用药以精、轻、动、制为准则,并参入晚清孟河四家之一费伯雄的醇正和缓思想,使蔡氏妇科用药特色有了新的升华。醇正者,即精一不杂也,宗旨在于“义理之得当,而不在药物之新奇”,既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庸之举,亦非泥于古方而治今病者。“盖普天下之病,变态虽多,其本则一;天下之方,治法虽多,对症则一。故凡治病之道,必确知为寒,则竞散其寒;确知为热,则竞散其热;一拨其正,诸症尽除矣”(《景岳全书》)。醇正思想又与和缓治法紧密联系,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归其平,即和法也,缓治也;毒药治病去其五,良药治病去其七,亦即和法也,缓治也。每临事不惑,抓住疾病本质,审时度势,恰当调治。先生用药“精”“轻”,注重炮制。“精”者,用药宜酌之又酌,不轻易滥用一药,力求药力适度直达病所,中病即止。“轻”者,处方随症取用10~12味药,剂量轻者1~3g,重者12~15g,每剂总量大都在70~100g间,皆平常普通药物,然取效多捷。“动”者,源自对病情的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谨察病机。如因肾气亏虚,精血不足所致闭经,以调肾填精,所谓“塞因塞用”;如瘀血阻滞经络,血不归经所致崩漏,以化瘀止血,所谓“通因通用”。需养血活血,予全当归;补血为主,予当归身;活血为主,予当归尾。“制”者,炮制也。蔡小荪先生十分注重药物炮制方法对药性药效的影响,临床使用极为讲究。例如瘀滞胞宫所致崩漏,予生蒲黄化瘀生新,气虚不能摄血所致崩漏,则拟益气摄血,予蒲黄炭收涩止血。另外,醋炒止痛;姜制温胃止呕、制毒;酒炒加强药力等,临床选药极为讲究。

5.2补肾为本育肾当先别阴阳。人体之生长、发育、衰老,妇人之经、带、胎、产,虽然均以阳气为主导,但须有精血为基础,惟精血充可至盛,方能阴极转阳。何况女子本为阴血不足之体,故以每在危急之日,无形生有形;而需于平常安适之时,有形生无形。常用药物有熟地黄、生地黄、当归、白芍、枸杞子、龟甲、女贞子等,尤以熟地黄为首选。

月经周期调治中,经后期当宜生地黄生血补精,奠其基础,经间期及经前期均当以味厚性温之熟地黄补精血,助阳升而促其激化。阴虚明显者,可生地黄、熟地黄并用,以增其滋阴补血之效。然在注重补精血的同时,又需阴阳互济,不可偏补,阴阳互生、精气互生之理始终贯穿在育肾之中。效法景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之治则。如不孕症之主因乃肾气不足,其中肾阳之不充致使生殖机能减弱或障碍是疾病根本所在。但治疗中均取阴中求阳之法,即便在经间期由阴转阳、需助阳促变的关键之时,所制之基本方育肾培元方也以淫羊藿、巴戟肉、鹿角霜、紫石英、肉苁蓉诸助阳药,配熟地黄、女贞子、怀牛膝、制黄精、河车大造丸等滋阴药为方,旨在阴实而阳充。

5.3理气为枢妇人以气血为本,气血不和则百病乃生。女子性情偏执,易使肝失疏泄而致气机升降出人失常,引起诸疾;而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不仅气之病变会影响及血之病变,血之病变也易引起气之病变。因此,疏肝理气之法,可谓是妇科常用之法,且调血诸法,皆当调气为先导,为枢纽,使之补而不壅,涩而不滞,行而不散,清而不凝,温而不燥。气者,至灵、至捷而至活之物也,用药之灵、捷、活当与之相称,故而用药当注重个“轻”字,非轻不灵,非轻不捷,非轻不活。反对堆砌诸药或用大剂猛攻,免劫阴、耗气、伤肝、碍脾之弊。除治妇科诸痛症之乌药、延胡索、郁金、路路通、金铃子诸品用量至10g外,调经之药如柴胡、青皮、枳壳均用5g,公丁香、降香、玫瑰花、木香、佛手类仅用1~3g。理气诸药中,重香附,因其气中之血药也,不仅可用于气滞血瘀之实证,也可用于诸虚证,与补气药同用,非但无破气之虞,且有助于补气血兼理气;与补血药同用,又有助于补血、调血,可称调经理血之要药。妇科用药除当归、川芎、熟地黄、生地黄外,香附之用也最广,然其用量均不过10g。

5.4善用蒲黄蔡小荪先生极善用蒲黄治疗妇科诸种血症。蒲黄,其味甘,性平,入肝、心包经。《本草纲目》言其“凉血止血,止心腹诸痛”。《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说明蒲黄既有止血作用,又有活血化瘀之效。《大明本草》曰其“破血消肿者,生用之;补血止血者,须炒用”。因此一般认为蒲黄生用性滑,行血消肿;炒黑性涩,功专止血。临诊遣药,既要避免杯水车薪,又不能药过病所,用量灵活多变,处方时少则10g,多则可达60g。一般化瘀止痛、经量少而不畅者用10~12g;经量中而带血块者用12~15g;量多如注、块下且大者用30~60g。如血瘀痛经者,症见经行不畅、腹痛据按、块下则舒的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一般在经前3天预先服用,使瘀块不易形成而排出畅通,效果方显。过晚服用,则瘀血既成,难收预期功效。血虚兼有瘀血阻滞胞宫之证,用生蒲黄与阿胶珠配伍,蒲黄用量一般在15~20g左右,阿胶10g烊冲。生蒲黄除能缩宫止血、祛瘀生新、促使瘀血排出外,亦能止血定痛,对宫缩不良、腹痛阵阵的瘀血性恶露不绝等有良好治疗作用。蒲黄长于活血化瘀,尤善通利血脉,故有化瘀止血固崩之功。临床由于瘀血引起的崩漏,缘瘀滞未去,则新血不能归经,导致出血不止,或量多如注有块。本着通因通用的原则,重用蒲黄,其用量可达30~60g,化瘀止血,寓通于涩。

6调肾理论的临床应用

6.1治疗闭经的临床应用中医学对闭经的辨证,不外虚实两大类:包括气虚、血虚、脾虚、肾虚、心气不足、不得下行,以及气滞、血凝、寒凝、痰阻,症状繁多,旷日持久,不易取效。因此蔡小荪先生认为必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师古而不泥古,融会中西学说,各取所长,互为应用。对于闭经的治疗,不能急切图功,妄事攻伐。一般以调肾为主,养血为先,理气为要。尤其对年轻女性原发闭经,大致以育肾养血为主,参以血肉有情之品,以冀肾气旺盛,冲任充盈,月事得以时下。通常用炒当归9g,生地黄9g,熟地黄9g,川芎9g,熟女贞9g,制黄精12g,淫羊藿12g,肉苁蓉9g,枸杞子12g,狗脊9g,巴戟肉9g,河车大造丸(吞)9g。如大便不实者,可去生地黄、肉苁蓉,加炒怀山药9g、菟丝子9g,以健脾肾。前方每次10剂,30日为1个疗程,须观察3个月。同时测量基础体温,以助诊断。

此类闭经,大都基础体温单相,经过治疗后,如体温呈现双相者,即预示症情已有好转。继用育肾通络方理气行血、通调冲任。方用炒当归9g,熟地黄9g,川芎9g,白芍9g,怀牛膝9g,丹参9g,制香附9g,桂技3g,泽兰叶9g,红花4.5g,可使经水通行。但尚需继续治疗,直至停药3个月,经水能自行按时来潮,方称痊愈。

继发闭经属于肾虚不足、冲任失充,大都基础体温呈单相。蔡小荪先生在临床上运用周期疗法,首先予以育肾通络。方用云茯苓12g,生地黄9g,熟地黄9g,淫羊藿12g,石楠叶9g,怀牛膝9g,丁香2.5g,制黄精12g,路路通9g,桂枝2.5g,麦冬9g,细辛1g,加乌鸡白凤丸(吞)1粒,每服7剂。继用云茯苓12g,生地黄9g,熟地黄9g,仙茅9g,淫羊藿12g,石楠叶9g,紫石英12g,鹿角霜9g,熟女贞子9g,肉苁蓉9g,葫芦巴9g,河车大造丸(吞)10g,约8剂。以育肾培元。如大便不实者,可去生地黄、肉苁蓉,加菟丝子9g;腰腹冷者,加熟附片9g、艾叶3g,按周期反复服用。如基础体温出现双相者,当属好转之象,后用四物汤加理气活血催经剂,月事可下,一般短期内不易见功,需有一定过程,方能奏效。

上述疗法,均属虚证中之肾气不足、冲任欠盈者,均以育肾为主,随症情变化而进退,先滋养、后通调。另有因情志抑郁或环境改变不能适应,以致肝气郁结,影响冲任而致闭经者,自当疏肝解郁、理气调经。

方用炒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4.5g,白芍9g,柴胡4.5g,广郁金9g,丹参12g,制香附9g,怀牛膝9g,青皮4.5g,陈皮4.5g,红花4.5g。如烦躁不安、紧张易怒者,增淮小麦30g,合欢皮9g,生甘草3g,甘以缓急。至于痰湿凝滞、络道受阻而闭经者,大都形体肥胖,体重日增,而且愈胖愈闭,愈闭则愈胖,形成恶性循环,临床上不为鲜见。对于此类闭经,用二陈汤、苍附导痰汤、启宫丸等有一定疗效,蔡小荪先生常用指迷茯苓丸。主要用于化痰通络、理气祛瘀,方用炒当归9g,川芎9g,云茯苓12g,制香附9g,姜半夏4.5g,陈皮4.5g,焦枳壳4.5g,白芥子3g,丝瓜络9g,生山楂15g,制南星4.5g,焦六曲9g。药后咯痰渐爽,继而逐渐减少,体重亦逐步减轻,当属好转之象。综上所述,临床上某些病例相当复杂,常虚实相间,变化丛生。须阴阳并顾、寒热并用、气血双疗、攻补并施。

6.2治疗崩漏的临床应用蔡小荪先生认为“妇女崩漏,最为大病”(《古今医统》),包括血崩和经漏二证。虽然在历来文献中对崩漏的辨证论治在病因方面,大致都认为有气虚不摄、脾胃虚损、肝旺血热、肾虚失固、劳伤冲任、气郁血瘀等,但总的来说离不开阴阳两个方面。《素问·阴阳别论》云:“阴虚阳搏谓之崩。”结合苔脉及全身征象,先别阴阳,便能执简驭繁,掌握疾病的本质。阳崩多热症,血色赤紫稠厚,并伴有其他属阳的症状,治以养阴清热、凉血止血,基本方用养阴止崩方(龟甲、侧柏叶、当归、白芍、生地黄炭、牡丹皮炭、地榆、旱莲草等),通涩兼顾,止血不留瘀。阴崩多寒症,血色暗淡清稀,并伴有其他属阴的症状,治以温阳止血,基本方用温阳止血方(潞党参、黄芪、炒当归、熟附片、牛角腮、生地黄炭、炮姜炭、白芍、煅牡蛎、蒲黄、阿胶等)。血止后,按周期调治法重建月经周期,避免崩漏复发。在具体处方用药时强调“求因为主,止血为辅”。虽然出血应当止血,但不主张一味固涩止血。

6.3助孕古有“调经种子”之说,若求孕育,调经是先决条件。肾气旺盛,任脉通,冲脉充盈,月事如期来潮,才能具备孕育的功能。月经失调,有先期、后期、先后不定期和过多、过少、崩漏、经闭、痛经等,要根据各种致病原因,分别治疗,为孕育创造条件。有些病例,缘宿瘀内结,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部分患者常经来过多如注,或腹部剧痛,用化瘀调经法,症状好转后随即受孕。不孕症的调治,蔡小荪先生主要以育肾为大法。

《内经》云:“肾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圣济总录》又云:“妇人所以无子,由于冲任不足,肾气虚寒故也。”故设育肾通络方、育肾培元方。育肾通络方阴阳并调,兼具通络作用;育肾培元方育肾温煦,暖宫摄精,以利胞宫受胎。育肾通络、育肾温煦法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可起到促排卵、健黄体的作用。虽然育肾为治不孕症的大法,但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不孕,当根据主症分型论治。如肝郁气滞的以逍遥散为主,痰湿阻滞的以苍附导痰汤为主;宫寒以艾附暖宫丸为主;输卵管阻塞者则化瘀通络,往往诸症消除,继即受孕。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作者:陈旦平许江虹陈颖娟唐文婕崔玥璐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