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是明代著名医家,温补派代表,越医魁首。张氏承前贤之论,采众家所长,对于体用有着独到的见解。“体用”屡见于张氏《景岳全书》《类经》等著作。体用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同阴阳、五行等学说一样在中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n形神体用论
\n形神体用论是基于“体用”来阐释形与神关系的学说观点。形者,形体,结构,形象也,《庄子·天地》载:“物成生理谓之形”,形泛指一切的物质实体。神者,广义的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狭义的神则指代思维意识活动。形与神关系甚为密切,《荀子·天论》曰:“形具而神生”,神依形生,形是神存在的载体。《素问·宣明五气篇》载:“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灵枢·本脏》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指出人的神与五脏有关,五脏藏神,即神依脏而存。神对于形亦有着重要的意义,《素问·移精变气论》载:“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形神二者相依相生,不可离也,《内经》中还倡导了“形与神俱”的养生模式。张景岳熟谙《内经》,总结《内经》条文内容,以体用诠形神之联系,一言以概其要。《类经·针刺类·八正神明泻方补圆》载:“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形是神的物质基础,故曰形为神之体,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皆赖此形,善养生治病者须先善养治其形。《景岳全书·传忠录·论治形》曰:“吾之所赖者,唯形耳,无形则无吾矣……然则善养生者,可不先养此形,以为神明之宅,善治病者,可不先治此形,以为兴复之基乎?”神是形的功能表现,谓神乃形之用,体用一源,二者不相离,故神不可无形,形不可无神。
\n阴阳体用论
\n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来解释万事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一种哲学理论,《易经》载“一阴一阳之谓道。”对于阴阳学说这一方法论和世界观,张景岳采用“体用”理论进行了诠释,充分揭示了阴阳的哲学内涵。
\n阴阳与变化的关系 《类经·运气类·天元纪》载:“用,功用也。天地阴阳之道,有体有用。阴阳者,变化之体;变化者,阴阳之用。”阴阳是变化的基础,没有阴阳就没有变化,而变化是阴阳价值的体现,此处的“变化”就指代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包括“变”与“化”。《礼记·中庸》对于变化的介绍,可以为张景岳的论述提供参考,书中载:“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
\n阴阳的体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又言:“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为天地之道,天曰乾,地曰坤,阴阳是体现乾坤规律的学问,而水火作为具体可见之象,是表达阴阳的征兆。《景岳全书·传忠录·逆数论》载:“阴阳之体为乾坤,阴阳之用为水火。”以天地变化规律为阴阳之体,而物象变化为阴阳之用。《类经附翼·求正录·大宝论》言:“夫阴阳之体,曰乾与坤;阴阳之用,曰水与火;阴阳之化,曰形与气。”仍沿袭《内经》之论并予发挥发展,景岳明确提出“阴阳一体”,《类经图翼·运气上》载:“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阳相合,万象乃生……阴无阳不生,阳无阴不成,而阴阳之气,本同一体。”张景岳天地之道为阴阳之体,物象变化为阴阳之用的认识在解读阴阳学说、明晰理论内涵方面有一定意义。
\n真阴体用论
\n真阴理论是景岳医学思想的重要内容,真阴不足是景岳理论与临床实践中对于病机认识的基础之一,如《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曰:“凡物之死生,本由阳气,顾今人之病阴虚者,十常八九,又何谓哉?不知此一阴字,正阳气之根也。”真阴之体为命门,即藏真阴之脏。《类经图翼·真阴论》又载:“肾有精室,是曰命门,为天一所居,即真阴之腑,精藏于此,精即阴中之水也;气化于此,气即阴中之火也。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人生之太极,由太极而生两仪,而水火具焉,消长系焉,故为受生之初,为性命之本……此真阴之脏。”真阴之用即命门水火之用,“心赖之,则君主以明;肺赖之,则治节以行;脾胃赖之,济仓廪之富;肝胆赖之,资谋略以本;膀胱赖之,则三焦气化;大小肠赖之,则传导自分;此虽言肾脏之伎巧,而实皆真阴之用。”治疗真阴不足,景岳善用熟地填补真阴,故有“张熟地”之美称。阳以阴为根、为体,无阴则亦无阳,阴常不足,阳非有余,在此理论基础下,景岳临床治病注重调补阴阳,善于运用温补法。明确真阴理论对理解张景岳临床实践的理法方药具有重要意义。后世屡有揣度张景岳学术偏颇之说,然其学博识广,非拘泥于温补一道,从其八阵方里亦有寒阵可窥一斑。
\n易学体用论
\n易之体用,历代不乏论述,张景岳所论易学体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n常者易之体,变者易之用 《类经图翼·医易义》载:“常者易之体,变者易之用;古今不易易之体,随时变易易之用;人心未动常之体,物欲一生变之用”,元代李道纯撰写的《中和集·体用第三》载:“常者,易之体;变者,易之用。古今不易,易之体;随时变易,易之用。无思无为,易之体;有感有应,易之用。知其用,则能极其体;全其体,则能利其用”,与张景岳书中所论相类,而参考《中和集》的内容也能很好地理解景岳书中所载。
\n先天易之体,后天易之用 此句出自《类经图翼·医易·卦气方隅论》,指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之意。关于此类论述在易学专著中均有涉及,南怀瑾先生的《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指出:“《易》的体用,是在汉、魏、南北朝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从张景岳书中记载,也可看出张氏熟谙易学,博览群书,书中对于易学内容的论述,也体现了中医学家医易同源,一体相系的研究思路。
\n体用学说作为说理工具在张景岳著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先天与后天,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兴论》载:“至若人之大数,则犹有先天后天之体用,而兴亡之应体用论变,则来培来覆,亦莫匪人之自为耳。”治法、方药的体用关系,方为体,法为用。《景岳全书·杂证谟·头痛·述古》载:“是知方者体也,法者用也,徒执体而不知用者弊,体用不失,可谓上工矣。”此处的法指代方剂的治法思想及功效主治,而方则指代方剂本身,识方才能用方,这大约就是其用意。
\n体用学说在中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历代名家不乏以体用之说而诠释理法,解读方药者,张景岳就是其中之一,张氏借体用而诠其道的模式,值得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姚鹏宇 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 余斯 上海中医药大学)
\n(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n(LQ)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