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应用谱写络病学高质量发展篇章

发布时间:2024-03-08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络病理论体系由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三大理论框架所构成。“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中医络病学学科创立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带领团队始终坚守初心,砥砺奋进40余载,成就了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的典范。团队借鉴现代医学科研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循证研究,用事实说话,拿数据作证,彰显了络病理论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脉络学说构建推动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入选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名列第一大类别“中医药新学说新学科形成”首位;相关成果摘取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相关论文见刊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等世界著名医学学术期刊。

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于2月23~25日在河北石家庄召开。近20位两院院士参加大会,多位院士和知名专家在大会主论坛上作学术报告,介绍了络病理论传承创新转化的新进展、新成果,再一次诠释了络病理论的里程碑意义及其指导临床实践广泛而重要的价值。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

通心络解决了心梗治疗两大国际难题

我们开展通心络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研究已有25年时间。最初我们使用通心络开展了动物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跟吴以岭院士作了两个973计划课题,并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小规模临床实验,既往临床和基础研究发现,通心络具有潜在的多效性心脏保护作用,在急性心梗治疗中显示出乐观前景。

“十三五”期间我牵头开展了“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作用研究”,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相比,通心络辅助治疗显著降低了30天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36%;1年结局类似,且观察到23%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023年10月24日,国际医学顶级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这一研究结果。

美国华盛顿医学院心内科教授RichardG.Bach在题为《传统中药对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符合循证医学标准》述评中指出,该研究是第一个评价中药通心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RCT研究,符合现代循证医学研究标准,其研究成果是近10年来对急性心梗治疗的重要突破。

中国工程院贾伟平院士:

创新中药防控糖尿病取得系列循证证据

当前,基层慢性病患者数量庞大,是糖尿病防控的主战场之一。在糖尿病治疗方面,不仅要遵循西医的临床规范指南,把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列入基层指南也非常重要。研究发现,对于糖尿病的防治管理,中药津力达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效果更佳,此方法被纳入《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开展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对于服用二甲双胍稳定剂量血糖仍不达标的患者,加用津力达颗粒可进一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0.92%,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显著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改善口渴、乏力、便秘等症状,且安全性较高。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在糖化血红蛋白>8.5%、年龄>60岁的患者,津力达颗粒效果更为显著。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仝小林院士团队开展的另一项纳入我国15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降糖药物相比,联用津力达颗粒可进一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且能同时改善胰岛功能、减轻体重。

我牵头开展了“津力达颗粒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影响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改善血糖波动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津力达颗粒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标准差在治疗后显著降低,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在治疗后提升了23.2%,达到了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控制目标。

研究证实,基于脉络学说“孙络-微循环”研发的另一款创新中药通络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总有效率达61%,可纠正糖代谢紊乱,保护视网膜微血管,保护视神经细胞,改善气络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中国工程院吴以岭院士:

通络保护微血管是治疗心脑肾重大疾病的共性机制

我们团队首次构建了对心脑血管病防治具有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的脉络学说,并提出其核心内容——营卫理论,揭示了脉络病变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原则。中医的“脉”与西医的血管概念具有同一性,脉络就是血管的分支,包括微血管、微循环。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系列机制研究,全面深刻地阐明了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规律。

我们从2005年开始研究,3万多条研究数据揭示,“通络保护微血管”是治疗心脑肾重大疾病共性机制,而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解决微血管病变的核心机制。研究数据显示,微血管病变是以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为核心和启动因素,血液成分和神经体液调节共同参与导致心、脑、肾这些脏器细胞结构功能损伤的多维时空动态演变的复杂网络病变。通络干预使复杂网络关联节点趋于正常,在保护微血管方面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

通络保护微血管改善血流灌注是治疗心、脑、(糖)肾重大疾病的共性机制:在急性心梗试验中,通心络胶囊通过保护急性心梗缺血区微血管、心肌灌注单元进而减少心梗无再流和心梗面积。在心梗后心律失常试验中,参松养心胶囊通过改善心肌微血管血流灌注,可有效治疗心律失常,逆转电重构作用与胺碘酮相当,抑制结构重构、逆转神经重构、改善心功能作用均优于胺碘酮。在心梗后心衰试验中,芪苈强心胶囊通过保护微血管、心肌细胞进而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在急性脑梗试验中,通心络胶囊通过保护缺血区微血管从而保护血脑屏障、神经细胞,缩小脑梗体积,改善神经功能。在糖尿病肾病试验中,通心络胶囊通过保护微血管、肾单位以抑制肾纤维化,改善肾功能。

中医药要真正走向国际,先要拿出过硬的疗效证据。我们围绕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开展了大量的循证研究。结果显示,通络药物在防治急性心梗、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重大国际医学难题方面取得突破。脉络学说从理论创新到实践,再到走向国际,为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了示范。

武汉大学黄从新教授:

两项通络干预心律失常循证研究成果回答了世界性临床难题

我们团队完成的系列基础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可防治心律失常,初步阐明了参松养心胶囊防治心律失常的机制,并开展了参松养心胶囊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可降低射频消融术后1年内房颤复发风险40.4%,显著提高患者健康生活质量评分,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该研究结果的发布为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患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治疗策略,给患者预后带来了新希望。

我们团队还主持完成了“参松养心治疗心衰伴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不仅可以抑制心律失常、减少24小时室性早搏次数、提高24小时室性早搏的下降率,还可以改善心功能、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分级、提高运动耐量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

泛血管疾病治疗要有整体思维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病理变化,为主要危害心、脑、肾、四肢等重要器官的一组系统性血管疾病。过去长期研究表明,炎症、LDL胆固醇水平和血糖是影响泛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因此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对于泛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学界的广泛共识。

从目前医疗模式现状来看,如果患者中风了,神经科医生负责,如果患者心脏病发作了,心内科医生会接管。就像盲人摸象,每一个盲人代表着不同的医学专业,他们触摸大象的一部分,并对所触摸的东西得出片面的结论。

在泛血管疾病的管理中,传统的知识已经无法预测疾病的全部后果。未来,包括患者特征、临床表现、生物标志物组学、影像组学等信息的整合将会成为趋势。应把这些个体信息整合到一个综合平台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个体化的泛血管指数,从而应对这些挑战。

江苏省人民医院李新立教授:

芪苈强心治疗心衰 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我牵头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的子课题“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这一研究完成了芪苈强心对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3119例的临床循证研究,病例主要来源于中国的一流医院,疗程12~36个月。这一研究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得到了国内外医学专家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研究结果在国际医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研究结果证实,与对照组相比,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标准化治疗显著降低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再住院)22%,分别显著降低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24%、心血管死亡风险17%。

我在2023年8月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发布了这一研究取得的成果。国际心力衰竭领域著名专家、美国贝勒大学医学中心的米尔顿·帕克(MiltonPacker)教授现场听取报告后,对芪苈强心胶囊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通过查找、整理大量该药的相关研究数据,对该药的组方、活性成分、随机对照试验、作用机制等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并撰写论文,论文于前不久发表在《欧洲心力衰竭杂志》,在国际医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

通心络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成果造福更多心血管病患者

我们开展通心络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已经有20余年。2009年,我们开展的通心络稳定易损斑块研究论文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美国生理学杂志》发表,证实通心络能够有效抑制斑块形成、降低斑块破裂风险,从而降低心梗、脑梗的发生风险。《美国生理学杂志》编辑部评价通心络“为未来可能发展成冠心病事件的高危患者点燃了希望之灯!”

我牵头进行了“应用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该项研究证实,通心络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亚临床颈动脉硬化患者双侧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缩小斑块面积、改善血管重构指数。颈动脉是人体血管的窗口,与人体各处的血管、微血管是一个整体,这意味着通心络不仅能稳定心脑血管及微血管中的斑块、抑制斑块形成,而且能逆转斑块对心脑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显著降低心绞痛、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良好。该项循证研究成果于2019年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自然》的子刊《科学报告》。

河北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贾振华教授:

肺络证治指导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临床价值显著

面对新发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认识其证治规律需要我们在传承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流感、SARS以及新冠感染等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也存在一个病程由经入络的过程。根据络病理论,不同的病毒作用于肺,表现的是共性的发病症状,遵循的是从气络到气道到血络的传变规律,这为我们针对此类疾病进行异病同治奠定了基础。

连花清瘟胶囊是2003年研发的,采用银翘散、麻杏石甘汤组方,加上大黄,配合红景天调节免疫,广藿香芳香化湿健脾。在2009年针对甲流进行了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连花清瘟胶囊比奥司他韦更具有综合的干预优势。

近年在应对新冠疫情时,我们的重点研究工作一是应用肺络证治研究新冠病毒感染的规律,创建系统阻断策略“首重病因,疫毒早逐,清肺化痰,阻断传变,双重干预,整合调节,以清瘟解毒、宣肺泻热、化痰止咳”,这为连花清瘟胶囊用于新冠病毒防控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针对连花清瘟胶囊临床疗效开展了回顾性研究,其在密切接触人群降低核酸阳性率、无症状感染者提高感染转阴率、轻型患者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防止轻症转重症等方面展现了优势。针对奥密克戎感染者开展的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国际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显示,9个症状达到持续缓解的中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7天,症状完全缓解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高出接近20%。机制研究也证实连花清瘟胶囊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病毒引起的炎症因子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三是研发了以麻杏石甘汤和清金化痰汤化裁的连花清咳片,其可改善气道壅阻,促进痰液排除,改善换气功能,缩短咳嗽时间,减少痰液的生成,降低痰液的黏度等。

中国工程院于金明院士:

目前肿瘤治疗已进入精准融合新时代

目前肿瘤治疗已经进入精准融合新时代。精准治疗是复杂系统工程,要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集成交叉、跨界融合,要联合抱团取暖。联合治疗的手段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血管靶向治疗等。肿瘤治疗要以“活得更长、活得更好、活得更有尊严”为重要策略。

由我牵头,以山东省肿瘤医院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为组长单位,联合多家中心开展了养正消积胶囊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生活质量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该研究共入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为全身化疗联合养正消积胶囊4粒/次,1日3次;对照组是全身化疗加安慰剂4粒/次,1日3次。试验结果表明,养正消积胶囊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

通心络让33%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改善

既往研究显示,通心络可调控体内多个炎症通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保护脑梗死后微血管、改善血脑屏障功能、改善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超微结构、保护星形胶质细胞、保护神经元细胞、改善脑梗死区脑组织糖代谢、改善神经功能。

为进一步分析通心络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的功能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开展了“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组治疗90天后,能够提升良好预后比例6.7%,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OR为1.33,提示相对于安慰剂组,通心络组33%的患者改善了预后。(任庄)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