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松酸甘合以固摄培元案

发布时间:2017-10-15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徐福松酸甘化阴经验探讨

徐福松(1940年-),字达一,晚号一毛老人,苏南江阴人氏。师承舅父外科大家许履和,又为针灸邱茂良、外科顾伯华之高足,为孟河马培之一脉传人,尽得家学不传之秘。先生初涉针灸,撰述阔论十二经筋。后至外科,揣摩医道,熟谙千百载外科医籍,终赐缘致隐疾男科[1]1,首创男科四大主症之“腺、性、精、育”,是为男科纲目。先生积数十年学术之经验,勾勒男科之规范,有执简御繁、纲举目张之妙。

酸甘化阴之理论源自《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言:“司天之气,风淫所胜……以甘缓之,以酸泻之”,“厥阴之复……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少阴之复……以甘泻之,以酸收之”[2]。虽未明言酸甘化阴之说,然酸甘组合以复厥阴、少阴始成。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所创芍药甘草汤,迄今被公认为是酸甘化阴的代表方,而且芍药、甘草的组合在《伤寒论》中多次出现,均体现出酸甘化阴的法则[3]。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言:“酸以收之,甘以缓之,故酸甘相合,用补阴血”[4],明确揭示酸甘配伍之精妙,其作用在补益阴血。《景岳全书·气味篇》载:“辛甘淡者,地之阳;酸苦咸者,地之阴也。阳主升而浮,阴主沉而降……酸主收,其性也敛”[5]。故酸者,能收,能涩。酸之补在:以甘缓之,以酸补之。《金匮要略心典》曰:“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6]。酸之药用白芍、乌梅、五味子、五倍子、石莲子、诃子肉之属,以养阴生津,固涩收敛。另《医学读书记》言:“甘以益虚也”“甘润生阴”[7],《医学发明》又言:“甘生血,阳生阴长故也”[8]。故甘能补,能缓,能和。甘之药莫如甘缓调和之甘草,以平补缓急,调中和解。酸甘和合,意在内敛沉降、生津养阴。

徐氏临证每以酸甘化阴立法,随证取舍。或酸甘合以固摄培元,或酸甘合以散结软坚,或酸甘兼以逐瘀通络……兹结合徐福松先生医案,探析徐氏应用酸甘化阴经验,冀裨益临证,活化用药。

酸甘合以固摄培元案

患者某,16岁,1983年6月30日初诊。主诉遗尿10余年。患者自小即有此疾,迭经治疗,效果不佳。平素贪玩,夜寐香甜,难以唤醒,常夜尿2-3次,往往一夜两度,苦不堪言。

刻诊:精神尚可,面有愧色,体无不适,舌红苔薄白,脉细。处方:益智仁6g,茯苓6g,白术6g,白蔹6g,黑山栀6g,乌梅6g,五味子6g,五倍子6g,煅牡蛎(先煎)30g,生甘草6g。15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用。1983年9月29日二诊,上药连服10剂后遗尿即止,后又服5剂巩固。近2个月一直正常。近日天气转凉,寒主收引,又有两次遗尿,均于子夜时分。舌脉同前,原方更进。原方加桑螵蛸15g。14剂,煎服同前。

1983年10月27日三诊,续方又进14剂,夜间遗尿未作,能清醒排尿2次,口干尚在,溲不黄,口唇殷红,苔薄白,脉细。再服原方巩固。上方加乌梅10g。14剂,煎服同前。半年后随诊,遗尿告痊[9]25。

按:此案遗尿一夜两度,久治乏效。若究其因,夜寐深沉为其表象,肾虚脬气不固当为本质,又兼溲黄口渴、舌红,则为客热所乘。故徐氏治法拟益肾固脬,佐以清热。益肾当以养阴,脉细故也。养阴不宜大举滋腻,恐留邪助热,宜酸甘化阴,甘凉濡润。药用益智仁、煅牡蛎、桑螵蛸益肾缩泉,直指其标,与乌梅、五味子、五倍子相合,收摄脬气,其中,五倍子酸涩敛精,咸寒降火,山栀除客热,白蔹苦平无毒,散气除热,性极黏腻,略与白及相似,集固涩解毒于一身[9]196,诸药并用,郁热得除。生甘草一味,与诸酸并用,有酸甘化阴之功,直抵徐氏深意。

作者:尹基龙杨涛徐征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