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在儿科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4-25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何为经方?《辞海》曰:“经方,古代方书的统称,后世称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与宋元以后的时方相对而言。”本文所说“经方”就是医圣张仲景书中的方剂。

经方的特点可概括为“普、简、廉、效”,其中“简”主要是指药味少。文献研究指出《伤寒论》有方112首(有说为113首),《金匮要略》有262首,共计374首,除去重复,共计178方。其中1味药的方有14首(如矾石汤方、雄黄薰方、蛇床子散方等),2味的有38首,3味的有48首,4味的有41首,5味的有37首,6味的有21首,7味的有25首,8味及8味以上的方仅有28首。药味在7味以下的方占总数近90%。经方药味少的特点正符合儿科量小、精准的用药要求,所以经方在儿科临床应用甚广。正如《中医儿科学》所云:“师仲景法、用仲景方治疗小儿多种疾病,如肺炎喘嗽、水肿、痢疾、小儿暑温等,都有卓越疗效”。

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喘嗽之重证风热闭肺

麻杏石甘汤,由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4味中药组成,为解表剂,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可用于小儿肺炎喘嗽之重证风热闭肺:症见高热烦躁,咳嗽微喘,气急鼻煽,喉中痰鸣,面色红赤,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另外,小儿麻疹之麻毒闭肺,也用麻杏石甘汤。

金匮肾气丸治疗小儿哮喘之肾虚不纳证

金匮肾气丸为补益剂,由熟地黄山茱萸、署预(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桂心、附子等组成,为补阳剂。具有温补肾阳之功。可用于治疗小儿哮喘之肾虚不纳证。症见:肢冷畏寒,动则气短,面色㿠白,腰膝酸软,尿床或夜尿增多,生长发育迟缓,舌淡,苔薄,或舌红、少苔,脉沉细。

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小儿泄泻之湿热泻

葛根黄芩黄连汤,由葛根甘草(蜜炙)、黄芩黄连组成,为清热剂,具有解表清里之功。可用于治疗小儿泄泻之湿热泻。症见:泻下稀薄,水份较多,或如水柱,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黏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小儿麻痹症之邪郁肺胃,也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乌梅丸治疗小儿肠道虫证之蛔厥证

乌梅丸,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为驱虫剂,具有温脏安虫之功。可用于治疗小儿肠道虫证之脏寒蛔厥证,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为正治要点。久泻、久痢属寒热错杂。正气虚弱者,亦可用之。

真武汤治疗小儿水肿之脾肾两虚证

真武汤,由熟附子白术茯苓芍药生姜组成,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利水之功。可用于治疗小儿水肿之脾肾两虚证。症见:面色苍白或晦暗,全身浮肿,以腰腹下肢为甚,按之深陷难起。尿少或夜尿频多,神疲倦怠,畏寒肢冷,便溏或五更泄泻,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

白虎汤治疗小儿暑温之邪在卫气证

白虎汤,由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组成,为清热剂,具有清热生津之功。温病学家以白虎汤为治疗气分热盛的代表方。该方可用治疗小儿暑温之邪在卫气(暑邪偏在里者)。症见:突然发热,微恶风寒或但热不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口渴引饮,常伴恶心、呕吐,神烦或嗜睡,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滑数。

当归四逆汤治疗小儿五硬之寒凝血涩证

当归四逆汤,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组成,为温里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可用于治疗小儿五硬之寒凝血涩证,症见:四肢发凉,全身欠温,皮肤失去柔软常态,不能捏起。多见于小腿、臀、臂、面、颊等部位,患处皮肤色暗发紫,或红肿如冻伤,面色晦暗,唇舌暗红。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小儿汗证之营卫不和证

桂枝五物汤,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组成,为温里剂,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可用于治疗小儿汗证之营卫不和证。症见:自汗为主,患儿汗出遍身,微寒怕风,不发热。或伴有低热,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胎黄之湿热熏蒸证

茵陈蒿汤,由茵陈蒿、栀子大黄3味药组成。为清热祛湿剂,具有清热、利湿、退黄之功。可用于新生儿胎黄之湿热熏蒸证。症见:面目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明如橘皮,精神疲倦,不欲吮乳,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较重者,可见烦躁、哭闹不安,呕吐腹胀,甚或神昏、抽搐等。(吴文博)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