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选穴规律

发布时间:2018-01-17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泄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特征。小儿乳食不当、饮食失节或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消化的食物,皆能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职,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因成泄泻[1],伤食泄泻临床较为常见。推拿作为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对小儿伤食泄泻具有调理肠腑、渗湿止泻、健脾助运而止泻的功效。推拿不使用药物,不会增加肠胃的负担,无痛苦和不良反应,容易被患儿接受。本研究通过对近10年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临床选穴规律,以便为临床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规范化选穴提供参考。

1 文献资料

1.1 检索策略从中国知网(CNKI)中,以检索词“儿”“泄泻”“腹泻”“伤食”与“推”“拿”等进行组合检索,检索期限为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1.2 选择标准1.2.1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小儿泄泻;临床研究;单纯推拿治疗或推拿结合其他方法治疗;推拿治疗有明确的选穴[2]。1.2.2 排除标准:综述、述评、理论探讨、动物实验等文献;个人经验及个案报道;重复发表的文献,保留发表年限最近的1篇,其余排除[3]。

2 研究方法

2.1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依据上述选择标准,共得到小儿伤食泄泻推拿处方111个,由专人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根据《小儿推拿学》[4]将攒竹归为天门,神阙归为脐,腹阴阳归为腹,以确保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时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考虑录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在完成录入后,由三人负责录入数据的审核,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为数据挖掘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2.2 数据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数据分析系统”模块中“医案分析”功能,进行穴位规律分析。①处方提取:在“中医疾病”项中输入“小儿泄泻”,同时在“中医证候”项中输入“伤食泄泻”,提取治疗小儿伤食泄泻的全部推拿处方。②穴位频次统计:应用频次分析方法,将所有处方中每个穴位的出现频次按照由大到小排序,并将结果导出至Excel文件。③处方组方规律分析:设置合适的“支持度个数”(表示在所有穴位中同时出现的次数)和“置信度”(置信度左边为甲,右边为乙。当甲穴位或穴位组合出现时,乙穴位或穴位组合出现的概率),进行聚类分析,按照穴位组合出现频次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基于关联规则分析,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所得组合的规则,并通过“网络展示”,直观展现分析结果。

3 结果

3.1 常用穴位频次分析

对111个处方进行穴位频次统计,共涉及47个穴位,使用频次≥10的穴位有17个,总频次为814,占所有穴位频次的92.71%。见表1。

3.2 组方规律分析

3.2.1 穴位组合分析:将支持度个数设为“33”(支持度为29.73%),置信度为0.95,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进行穴位间关联度分析,得到常用穴对33个。以此为基础,按照支持度个数和置信度的约束,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3个穴位组合34个,4个穴位组合9个。点击导出Excel进行整理。见表2~4。

表1

小儿伤食泄泻推拿处方中应用频次≥10的穴位

序号穴位频次序号穴位频次
1大肠经9610天枢41
2腹8511脊柱41
3脾经79 12足三里34
4板门7413胃经30
5龟尾6414小肠经21
6八卦58 15肚角17
7七节骨5616四横纹12
8中脘5417天河水10
9脐42

表2 2个穴位高频组合频次

序号穴位频次序号穴位频次
1大肠经,腹79 18中脘,腹43
2大肠经,脾经73 19中脘,板门42
3脾经,腹66 20八卦,腹42
4大肠经,板门66 21中脘,龟尾41
5板门,腹65 22中脘,脾经41
6腹,龟尾59 23八卦,脾经40
7大肠经,龟尾57 24腹,脐39
8脾经,板门53 25七节骨,板门39
9脾经,龟尾51 26大肠经,脐38
10大肠经,七节骨51 27天枢,腹37
11板门,龟尾50 28大肠经,脊柱35
12七节骨,腹49 29脐,龟尾34
13八卦,大肠经48 30七节骨,脐34
14脾经,七节骨46 31脾经,脐34
15中脘,大肠经46 32天枢,大肠经34
16七节骨,龟尾44 33脊柱,腹33
17八卦,板门44

表3 3个穴位高频组合频次

序号穴位频次序号穴位频次
1大肠经,脾经,腹64   18中脘,大肠经,脾经37
2大肠经,板门,腹59   19中脘,大肠经,腹37
3大肠经,腹,龟尾53   20脾经,板门,龟尾37
4大肠经,脾经,板门49 21中脘,腹,龟尾37
5大肠经,脾经,龟尾48 22八卦,大肠经,脾经36
6脾经,板门,腹47     23大肠经,腹,脐36
7脾经,腹,龟尾47     24七节骨,板门,腹36
8板门,腹,龟尾46     25八卦,脾经,板门35
9大肠经,七节骨,腹45 26八卦,脾经,腹35
10大肠经,脾经,七节骨43 27脾经,七节骨,龟尾35
11大肠经,板门,龟尾43 28中脘,板门,腹35
12脾经,七节骨,腹40 29中脘,大肠经,板门34
13七节骨,腹,龟尾40 30大肠经,七节骨,板门34
14八卦,大肠经,板门39 31中脘,大肠经,龟尾34
15八卦,板门,腹39   32中脘,板门,龟尾34
16大肠经,七节骨,龟尾   39 33七节骨,板门,龟尾34
17八卦,大肠经,腹38 34中脘,脾经,腹33

表4 4个穴位高频组合频次

序号穴位频次
1大肠经,脾经,板门,腹45
2大肠经,脾经,腹,龟尾45
3大肠经,板门,腹,龟尾40
4大肠经,脾经,七节骨,腹38
5大肠经,七节骨,腹,龟尾36
6八卦,大肠经,板门,腹35
7大肠经,脾经,板门,龟尾348脾经,板门,腹,龟尾349八卦,大肠经,脾经,腹33

3.2.2 组穴规则分析:点击“规则分析”,支持度29.73%,置信度0.95,分析上述所得穴对的组穴规则,共得到3条规则,其中“关联规则”的含义是,当出现“→”左侧的穴位时,出现右侧穴位的概率。见表5。

表5

组穴规则分析

序号规则置信度

1脾经,腹→大肠经0.969 697
2脾经,板门,腹→大肠经0.957 447
3脾经,腹,龟尾→大肠经0.957 447

3.2.3 结果展示:点击“网络展示”,支持度为10%时,能全面展示穴位的应用状况(图1A);支持度上升为20%时,清晰地显示了组方规律(图1B);支持度上升为30%时,明确得到11个核心穴位,即大肠经、腹、脾经、板门、龟尾、八卦、七节骨、中脘、脐、天枢和脊柱(图1C)。

ABC

A:支持度10%;B:支持度20%;C:支持度30%

图1 穴位的应用状况展示

4 讨论

《幼幼新书》曰:“伤食泻,乃脾胃本虚,又为瓜果厚腻所伤,便未成形而下;或由其母食生冷难消之物,经乳而下,幼儿亦不能化故作泻。面唇具白,泄泻稀少,或如败卵,气味难忍,体型瘦弱,为伤食泻。”《景岳全书·泄泻》曰:“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小儿伤食泄泻与脾胃虚弱有关,小儿推拿治疗伤食泄泻避免了药物对胃肠的再次损伤,通过手法直接剌激穴位,运脾化湿清肠,改善胃肠功能。

本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录入的111个推拿处方进行数据整理并分析选穴规律,结果显示在出现频次10以上的穴位中,大肠经穴位出现频次最高,大肠经有清、补及清补3种操作手法,清则气下降,补则气上升,清补则和血顺气。泄泻痢疾,用清补法,多推此一穴可愈[1]。从穴位关联上可以看出,小儿伤食泄泻临床常用穴位是由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穴位与调理气机的穴位配伍,如大肠经、腹、脾经、板门等,常与龟尾、七节骨等升提脾阳、收敛止泻的穴位配伍,体现了健脾理气与行气畅腑联合应用的治法。运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演化得到3个穴位组合及4个穴位组合,均由补益理气、消食积滞、止泻类的穴位组合而成。

从穴位之间关联的“网络展示”可以看出,支持度上升为30%时,明确得到最核心穴位组合为大肠经、腹、脾经、板门、龟尾、八卦、七节骨、中脘、脐、天枢和脊柱11穴,与《小儿推拿学》治疗小儿伤食泄泻推拿处方基本一致。该核心穴位组合由具有健脾、消积滞、调理气机等功效的穴位配伍,以益气健脾与调理阴阳相互结合,体现了中医学补虚泻实、虚实兼顾、标本同治的思想,可作为小儿伤食泄泻的基础推拿处方,供临床参考。

来源:北京中医药作者简介:杜君威,男,38岁,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疾病的外治方法研究。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