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盗汗 潜阳敛汗方解

发布时间:2018-07-18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医师,湖北省名中医,师从全国闻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育、科研、临床近50年,掌管和参加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宣布学术论文多篇。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特别对呼吸体系、消化体系、心脑血管体系等疾病颇有诊疗心得,临证多获得满足效果。

组成:黄芪30克,生晒参10克,炒白术12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茯神15克,桑叶末15克(冲服),旱莲草30克,仙鹤草30克,浮小麦30~5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先煎),炙甘草6克。

成效:益气固卫,潜阳敛汗。

主治:自汗、盗汗等汗证。症见动则汗多,夜卧尤甚,厌倦乏力,心悸易惊,虚羸短气,舌淡红苔白,脉沉纤细等证属肺脾气虚、卫气不固、阴液外泄者均可加减运用。

用法:将生龙骨、生牡蛎用凉水先煎30分钟,余药用凉水浸泡30~60钟后与龙骨、牡蛎同煎。桑叶研末,用药冲服。

方解:盖汗证有真假之分,实则多责食积胃热或肝经湿热,其症多见头身汗出、不思饮食、嗳腐吞酸,或头汗出、口中苦腻、尿黄、大便不畅,实证不在本方治疗范围内。虚则多责之肺脾气虚、心气缺乏、气不摄阴等。本方是由桂枝黄芪汤合牡蛎散加减而成。方中人参黄芪益气固卫,炒白术健脾,合用补肺脾之气。肺主气,外合皮裘,主卫外而为固,陈潮祖在《中治疗法与方剂》中言:“肺虽主气,其气却来源于后天水谷之气,欲补肺气,领先补脾,故配白术补气健脾以为黄芪之助。”。桂枝白芍谐和营卫,与黄芪配伍具有桂枝黄芪汤之义。《金匮要略》有“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之言。《黄帝内经》言:“汗为心之液”,故用茯神宁心安神,与生晒参、炙甘草配伍可补益心气。桑叶、仙鹤草浮小麦均为收敛止汗之药,以治其标。关于桑叶止汗,《本草重新》载“严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疗,监寺教采带露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下二钱,数日遂愈。”大约是因为桑叶滋燥、凉血、止血,血汗同源,故可用来止汗。一般以为自汗多为阳虚卫气不固,盗汗多为阴虚营血缺乏,然《黄帝内经》有“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之言,故自汗、盗汗均因卫阳不固,治当以补气为要,然汗出过多,必伤营阴,须于益气中加养阴药,加旱莲草便是此意,且其又具收敛之性。用生龙骨、生牡蛎是取法于《局方》牡蛎散,用以益阴潜阳,重镇安神,若汗出过多者,可改用煅龙骨、煅牡蛎。炙甘草谐和诸药。全方以益气固本为要,收敛止汗为辅,脏腑触及肺脾心,以肺脾为重,组方主次清楚,药少力专,临床使用多有效验。

辨别:汗证属阴虚潮热证,方可选秦艽鳖甲汤;属阴虚夹湿热证,方可选当归六黄汤;属气虚营卫不好证,可选本方加减化裁,临证需加以辨别。

临床加减运用:若心悸易惊者,可加炒枣仁、龙眼肉等;若气阴两伤者,可加麦冬五味子等;若失眠重者,可加夜交藤、珍珠母等;若纳差不运者,可加藿香防风等;若腰酸痛者,可加炒杜仲、补骨脂等;若大便不畅者,可加当归、火麻仁等;若畏寒阳虚者,可加制附子、肉桂等。(湖北中医药大学雷辉收拾成肇仁辅导)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