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汗证(多汗)敛肺止汗方

发布时间:2017-03-04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孙浩,男,1928年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国医名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征市“臣”字门中医儿科第五代继承人。早年跟随其父孙谨臣学医,后又跟随当代中医儿科泰斗江育仁教授左右,临证擅治儿科内科杂症。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管理60余年,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150余篇。

  组成及用法:五味子、五倍子各等分,共研细末备用。每晚于临睡前取10克,加温开水调拌,捏成圆形药饼,紧贴脐窝,上覆洁净保鲜膜一块(较药饼稍大),外用纱布绷带裹腹,以免药饼滑脱。次日清晨待小儿起身后去绷带及药饼,当晚再如法,连敷3次为1疗程。

  功用:敛肺止汗。

  主治:小儿汗证(多汗)。

  方解:孙浩指出,小儿肌肤常表现为柔软湿润,身有微汗,称“养身汗”。本散所治之汗,系指自汗、盗汗与多汗。多汗指小儿寐时出汗,汗出如珠,以头面、颈项、胸背为多,临床无明显气虚、阴虚之象,与盗汗、自汗不同,与“养身汗”亦异。

  本散中五倍子味酸、咸,性寒,入肺、肾、大肠经。《本草纲目》云:“其味酸寒,能敛肺止血,化痰止咳收汗;其气寒,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泻痢湿烂。”五味子味酸,性温,入肺、肾经。《医宗必读》谓:“其滋肾经不足之水,强阴涩精,除热解渴,收肺气耗散之金,疗咳定喘,敛汗固肠。”二药均入肺、肾二经,其味皆酸。《伤寒论注》云:“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故孙浩将二者用于肺虚出汗极为有效。用五倍子止汗,见于《本草求真》。该书谓:“常出自汗,睡中出为盗汗,用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缚定,一夜即止也。”今将二药合用乃受朱丹溪“黄昏嗽方”(五倍子、五味子二药组成,功擅收肺保肾)之启发,认为二药合用有金水相生、母子同补之义,其功效倍于单味药。药性寒温相济,其性和平,对皮肤无刺激、过敏等反应。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