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 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 复溜穴治之

发布时间:2014-06-15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穴性特点】

复溜穴出自《灵枢·本输》篇,是足少阴肾经之经金穴。究其字义,复是重返与轮回之意;溜,本通流,水流貌。复溜即以肾经循行至太溪绕踝回转之后,复直流向上而得名。

复溜,位于太溪穴上2寸。肾多虚证,“虚则补其母”,而复溜为肾经之母穴,故取本穴多行补法,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

《千金方》载:“复溜、丰隆,主风逆四肢肿”,《杂病穴法歌》载:“水肿,水分与复溜”。

现代临床常用来治疗泄泻、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身热无汗、腰脊强痛等。

【操作技法】

直刺0.8~1寸,使酸胀感传至足跟。

【诊疗现场】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大部分盗汗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所致。多见于更年期妇女及久病虚弱之人。复溜穴是治疗本病的一个很常用的穴位。

如治张某,男,45岁,1996年5月22日初诊。

患者主诉夜寐汗出20余天。患者于1995年底突击工作,过于劳累而致头晕目涩,腰酸乏力,溲黄尿浊,曾以“神经衰弱”在某医院治疗,效果不佳。近20多天又出现盗汗,汗出如洗,两小腿酸痛,舌尖红,脉虚数。

证属肾阳不足,心火偏亢,迫津外泄。治拟滋阴清火。

取穴:针补复溜,泻阴郄,每日1次。5诊后盗汗已止,小便转清。8诊后伴随的目涩、腰酸腿痛等症消失,后又经巩固治疗2次而愈。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