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汗出异常中医辨治

发布时间:2012-07-07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夏季天气热,出汗多,这是人体在体温中枢自动调节下散发多余热量的正常现象。然而,有的人白天稍微动弹一下就全身冒汗;有的人常是半夜醒来发觉汗湿睡衣;有的人就是呆在空调房内仍流汗不止。中医认为,这些都是人体阴阳调节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自汗多为气虚阳虚

  临床表现

  白天常自汗出,动辄尤甚,易感冒,伴头晕、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多为气虚引起。

  治疗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正气虚弱,难以卫护体表,汗液就容易自行外泄。出汗多,消耗津液,抵抗力下降,易着凉感冒,治宜补脾益气固表。药用玉屏风散加味: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各30克,炒白术、防风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如果患者汗多易感冒,又十分怕冷,则属阳虚,宜补气温阳。药用桂枝汤加味:生黄芪、浮小麦各30克,桂枝、白芍、当归身各15克,麻黄根、炙甘草各10克,生姜5片、大枣7枚。水煎服。

  盗汗多为阴虚火旺

  临床表现

  夜间汗出,醒后即止。有人即使开着空调睡觉,也是汗水淋漓,湿透睡衣,伴有浑身燥热、面部烘热发红、手心脚心发热、口干咽痛、尿少且黄等症状。这皆是由于阴虚火旺所致。

  治疗

  中医认为,盗汗多因阴虚火旺,肌表不固,致使汗液外泄。治宜滋阴降火,药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生地、熟地各15克,黄柏、知母各10克,生黄芪、鲜芦根各30克,水煎服。若是盗汗,又有头晕心慌,失眠,多为心血不足,以归脾汤加减。

  另外,小儿皮肤幼嫩,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出汗多,有利于散热,属于生理性盗汗。

  特殊汗出种种

  临床还见有一些特殊的汗出现象,须详加辨别。

  头汗

  汗出只在头部,多见于阳明热证和湿热证,内热退则汗自止;大病后或老人气喘等往往头部多汗,属于虚证;小儿睡时常常头部出汗,俗称“蒸笼头”,无其他症状,不属病象。

  胸窝部多汗

  胸部多汗,称为“心汗”,多为心气衰弱,可用生脉散加减。

  手脚多汗

  多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脾胃虚弱,津液不足,并伴有口干舌燥、心烦不安、舌红少苔等症状,属于虚热症,可用增液汤加减;若是酗酒、喜吃辛辣肥甘食物而导致的脾胃湿热实证,伴有口臭口苦、便秘、尿黄浊、舌苔厚腻等症状,可用三仁汤加黄芩、莱菔子、淡竹叶等。

  偏汗

  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出汗。若属营卫不调,气血不和,宜益气养营,用十全大补汤加减。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应及早防治。

  会阴部汗多

  会阴部经常汗多,阴囊潮湿者,可服用金匮肾气丸;梦中汗多,醒来会阴处湿漉漉的,可用知柏地黄丸调治;若是会阴部汗多黏稠,腥臭难闻,属湿热下注,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冷汗

  平素阳虚、卫气不足者,常畏寒肢冷而出汗。因突受惊吓时也会出冷汗。

  战汗

  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在正邪抗争过程中,全身战栗后汗出。如汗出热退,脉静身凉,说明邪去正安,元气恢复。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气虚弱不胜邪,病情危重。

  绝汗

  多见于病情危重的心衰病人,虚汗淋漓不止,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微弱,时有时无,是阳气将绝之象,应积极救治。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