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如何给小儿喂中药

发布时间:2009-09-06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由于中药疗效好,副作用少,许多患儿家长求治于中医中药。但是,相对西药而言,许多小儿患病后更不愿意服用中药,即使成功喂服后也立即反吐出来,甚至打骂也无济于事,最后只好作罢。其实,只要按照婴幼儿不同时期的特点,不同的药物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给婴幼儿服中药就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往往也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服药量与服药方法

1.新生儿期给新生儿喂药,每日药量30-50毫升,分9-10次服完。新生儿吮吸能力差,吞咽动作慢,给他们喂服中药时,要特别耐心、细致。新生儿味觉反射尚未成熟,家长可选择将中药煎剂放在奶瓶里,让患儿自己吮吸乳胶奶头,一般情况下,均能顺利服下药物。对于早产儿来说,他们吞咽反射差,家长可用滴管将中药慢慢滴人患儿口中,待第一管药咽下后再滴第二管,喂药同时,要多观察婴儿面色、呼吸,以防发生窒息。若喂药过程中,患儿出现呛咳,家长应立即停止喂服,并抱起患儿轻拍其背,以防药液呛入气管。同时,每次喂服中药,均应在哺乳前进行,因为如果先行哺乳,待宝宝食欲得到满足后再喂中药,就会发生困难。此外,给新生儿喂药时,要特别注意,切不可将中药和乳汁混在一起,否则两者混合,很容易产生凝结现象,使中药疗效降低。

2.婴幼儿期1~3岁的婴幼儿,每日药量在100毫升左右,分6-7次服完。这时期的婴幼儿的味觉非常敏感,尤其对苦味药,更是不愿服用,即使入口后也会吐掉。所以喂药的方法很重要。首先药汁的温度要低于37度,这样可以减轻苦味,另外在不影响药效的情况下,可以在药汁中适当加入些冰糖、白糖等辅助品来减轻苦味。

3.学龄前期和学龄期3-7岁的幼童,每日药量在300毫升左右,可分3-4次服用。此阶段的幼童多数已懂得道理,并具备自己服药的能力,故在做法上,家长应以劝说、诱导、鼓励为主,让他们自觉服药,切不可用粗暴打骂的方式,否则病儿就会产生对抗情绪。此类小儿在了解服中药对治病的意义后,一般都能自觉服药。极个别不愿合作的,可适当参照婴幼儿期的服药方法。

也有些家长采用奖励的办法,就是每次喝中药时都会奖励小孩一些东西,如小饼干、糖果等,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提倡经常这样,以免小孩产生依赖心理。

被动喂药法对极个别不愿服中药的幼童,只好采用被动喂药法了,也就是常说的灌药。采用该法时切不可鲁莽从事,首先将中药液(将中药丸剂、片剂压成粉末状与开水调匀),再加少量白糖调匀。将病儿抱成半卧位,头部抬高,头稍歪向一侧、固定,颈部垫上毛巾,固定手足,取吸管吸满药汁,将管口放在病儿口腔颊黏膜与臼齿之间慢慢挤滴。由于体位的关系,药汁可慢慢从舌尖后部人口,这样可减少药汁与舌尖的接触,使苦味大减(因为舌尖的味觉最为敏感)。如小儿不肯咽下,则用拇指和食指捏小儿的两颊,使之吞咽,切不可捏鼻子灌药以防药汁呛入气管,导致窒息。药的温度要适中,过热容易烫伤婴幼儿的咽喉、食道、胃黏膜等,过凉则会造成胃部不适,肠道功能紊乱,还会影响药效。

需要注意的是,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懂事,被动喂药就不合适了,要靠家长耐心说服,借讲故事的机会,讲一些生病吃药的故事(如小兔生病,兔妈妈给它吃药等形象化的故事),以此来鼓励孩子吃药;也可以试着和孩子说:这看起来和巧克力颜色一样的水原来有点酸酸、涩涩的,还不是太难喝,淡化孩子药就是很难喝的印象。不能以打针吃药来吓唬孩子,这样会造成恶劣的影响,更增加了以后吃药的困难。极个别不愿合作的,也可以适当参照上面提到的奖励的办法。

最后,要提醒注意的是,服用中药,时间上也有讲究。对于一般的药物,喂药应在两餐之间,这样才能使药物充分吸收和发挥作用,餐前服药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餐后容易造成呕吐,一般情况下,服药后尽量休息一段时间,以利药物吸收,也可避免因活动量大而引发呕吐,从而影响疗效。还有一些有特殊作用的中药,例如,补益药应在饭前服,健胃药和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宜在饭后服,泻下药、驱虫药空腹服最好,安神药睡前服为佳。(星心)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