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加味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效果良好

急性扁桃体炎,症见发热,咽喉红痛肿胀,便干,舌红苔黄,脉数等。用中药加味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效果良好,现简介如下。临床资料共治疗57例,其中男35例,女22例;l一2岁4例,3~6岁22例,4~7岁31
2014-03-01

入春缓解眼睛干涩药茶两款

入春以后,不少人都出现了眼睛干涩症状。中医认为,春季肝气旺盛,用眼过度会耗损肝气及肝血,也会造成肝火上升,进而出现眼睛干涩、带血丝及异物感、视物模糊等症状。下面针对不同体
2014-03-01

治疗颈椎病可供选择食疗药膳

老年人的颈椎间盘易受损伤,可引起骨质增生、椎间隙及颈椎神经孔狭窄,引发颈椎病。颈椎既是人体神经中枢的重要部位之一,又是心脑血管循环的必经之路,颈椎一旦发生病变,势必会影响
2014-03-01

青荷液灌肠治小儿外感发热 穴位按摩

  外感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由于小儿神气怯弱,发热容易引起惊厥等重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应及时诊疗。  中医中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已研制出多种抗病
2014-02-28

裴正学临证治阻塞性肺气肿

  阻塞性肺气肿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常见并发症。中医无肺气肿病名,但按其临床表现,当属“肺胀”范畴。  甘肃省肿瘤医院裴正学教授在治疗阻塞性肺气肿方面有独到见
2014-02-28

针药并用治疗反复呕吐一例

  呕吐为临床常见症候之一。中医常责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金匮要略》专设“呕吐哕下
2014-02-28

糖尿病中医消渴增液场合当归补血汤

  糖尿病为中医消渴的范畴,其病核心为燥热,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多饮,中消多食,下消多尿。糖尿病很多患者伴有便秘的表现,或排便时间延长,或便质干结、排便费力。  如患者发生便
2014-02-28

小便不利“癃闭”的中医外治法

  小便不通中医称为“癃闭”。中医有许多外用法可起到较好疗效。如陈存仁先生在《津津有味谭》中介绍:小儿患了发热病,小便困难,下部作胀,可用葱蜜调成浆汁涂在脐下
2014-02-28

慢性支气管炎验方 治咳、痰、喘20余年

  哈某,男,68岁,于2012年10月19日初诊。  主诉:慢性咳、痰、喘20余年,加重伴胸闷、气短1周。患者咳嗽、咯白痰20余年,以清晨起床后为主,多发于冬春季节,严重时一年四季均有症状
2014-02-27

辨证寒积腹痛 以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

  李某,男,47岁。  主诉:腹胀、腹痛1周。伴见大便偏稀,1日2~3次,量少不畅;排气少,自觉有气上攻胃脘、两胁。腹部怕凉,喜暖;语音重浊,神色不衰。查体:腹壁软,弥漫性压痛,无固定压痛和
2014-02-27

治经前头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刘某,女,47岁,教师,门诊病例。  2009年3月11日初诊:经前头痛半年,患者经前或头胀痛欲裂,痛多在头顶,月经后痛止。且经量极少,经色暗而夹瘀,月经周期正常,时常心烦,口干,舌边瘀斑,舌
2014-02-27

冠心病气喘 病机与治则

  郭某,女,76岁,1990年5月25日初诊。  主诉:胸部憋闷气喘20余日。在综合医院一直诊断为冠心病,查心电图:1.低电压;2.心肌供血不足。胸透:1.慢支,2.肺气肿。用消炎、强心、扩张血
2014-02-27

急性扁桃体炎予商阳穴放血

  【穴性特点】  商阳穴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菜叶,手阳明大肠脉所出为井金。《针灸铜人》记载:商者,金也。手阳明为金之表,故曰商阳。  商阳穴具有宣肺解表、泄
2014-02-27

治中耳炎耳鸣耳聋验方

中耳炎验方 川黄连粉3克,黄柏粉1.5克,紫草粉1.8克,氯霉素1克,四环素0.75克。将以上各药粉混合,过80目筛,后装瓶备用。用前先把患耳用3%双氧水洗拭,再将耳擦干,把药粉少许吹入耳腔中,
2014-02-27

安神定志治失眠典型病案

  随着社会环境、工作竞争、生活起居及饮食习惯等的改变,失眠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且以青中年脑力劳动者居多,患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浅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
2014-02-26

腮腺炎采用偏方治疗

  邻居张大爷突患腮腺炎,右耳根及脸面红肿异常,痛痒难忍,到医院吃药打针加输液,均不见效。后采用偏方治疗,才有疗效。  取新鲜蒲公英适量,洗净捣烂,用口嚼烂更好,敷于患处,每日1
2014-02-26

眼睛早衰 中药调理脏器辨证用膳

  以前,视力不好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利”。但如今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越来越多人的眼睛“早衰”,造成患者视力障碍,还带来头痛等其他
2014-02-26

褥疮几则中成药外用治疗压疮方

  褥疮,又称压疮,为截瘫或严重外伤的伤员,以及老年人长期卧床、护理不当,局部软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得外科疾患。多见于皮肤摩擦部位、两肩胛、尾骶、两髋及侧膝部,皮肤先起红
2014-02-26

调理脾胃 用于治疗胃下垂方

名医治胃下垂(脾运不健)方处方:生麦芽、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各100克,枳壳、砂仁各50克,甘草、升麻各30克。用法:共研成粗粉,每日取25克,水煎分3次服。功效主治:调理脾胃,复元举陷
2014-02-25

芳香化浊祛痰治腹胀方

处方:藿香、厚朴、苏梗、苍术、茯苓、前胡各10克,木香、半夏、生姜、黄芩各7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芳香化浊祛痰。主治因饮食所伤而致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恶心欲
201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