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的结构观之少阳与厥阴

  少阳的定位在半表半里。半表半里在宏观的定位是表,即肌肤腠理、循环系统以里,胃肠道以外的结构范围,包含着全身的肌筋膜系统、淋巴系统与组织间液系统。 \n  从细胞的角
2020-07-22

麻黄汤证病性寒热探讨

  麻黄汤证,是今人对张仲景所创麻黄汤临床指征的高度概括。《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恶寒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即“麻黄八证”。与第3条“太阳
2020-07-22

六经的结构观之阳明与太阴

  经方扶阳法认为,太阳与少阴是循环系统在机体对抗疾病时出现的变化,阳明与太阴是细胞机能在对抗疾病时出现的变化。疾病初期,体温升高,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属于太阳病与少阴病。
2020-07-17

淋巴系统是治疗出血性疾病的潜在靶点

   \n在《自然通信》杂志发表的“脑膜淋巴系统清除来自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红细胞”的文章。 \n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王拥军教授、梁倩倩研究员(通讯作者)带领
2020-07-08

六经结构观之太阳与少阴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以独特的视角认识到,在标准状况下,外感疾病从太阳病开始,随着病情的演化发展,以及不同的治疗手段干预,继而出现了六经的传变。为了更好地理解六经传
2020-07-08

试论《金匮要略》治未病

  《金匮要略》以整体观念为理论指导,强调“治未病”是《金匮要略》的主要特点。在首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的第一、二条,首先从《内经》“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念出发
2020-07-06

脾阴虚证如何辨治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体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可无限地划分阴阳。相对五脏来说,《黄帝内经》里有心阴、心阳,肝阴、肝阳,肾阴、肾阳,肺阴、肺气(气
2020-07-03

暑证常用方剂辨析

  炎炎夏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暑证相关的方剂。 \n暑证释名 \n  暑,《说文解字》称:“暑,热也,从日者声。”《释名》对暑的解释:“暑,煮也。”段玉裁注解:“暑与热浑言则一,故许以
2020-07-03

浅谈大黄在《伤寒论》三承气汤中的妙用

  大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本品长于荡涤胃肠实热,清除燥结积滞,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为苦寒攻下之要药。汉代医家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一书中,曾先后用大黄组方十四首(次)之
2020-06-29

挖掘经方科学内涵 助力中医守正创新

  近百年来,随着西风东渐,西医成为主流医学,中医药呈边缘化趋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是中医人当前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
2020-06-28

细胞代谢是支撑中医阴阳理论的物质基础

  细胞生物学研究揭示,细胞具有代谢功能,即用自身的能量推动自身的物质运动,以维持自身的生命。细胞代谢有两种,一种叫合成代谢,一种叫分解代谢。细胞的合成代谢是合成有形物质
2020-06-10

苦酒非醋说源考

  《伤寒论》中出现“苦酒”一词,用到苦酒两处:苦酒汤、乌梅丸;《金匮要略》用到苦酒一处: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苦酒为何物,张仲景没有详细介绍,《神农本草经》没有记载,陶弘景《
2020-06-05

厘清表证概念以指导临床

  表证的概念首见于《伤寒论》(同时其中还间杂使用相类的“外证”一词),指的是太阳病的初期征象。后世则把其列为辨证“八纲”之一,作为专用术语用以标识病变部位,限指外邪侵袭
2020-06-03

黄元御学术传承及临床应用

  黄元御自幼深受家学影响,遍览经史,饱读诗书希望能够登科入仕。但29岁那年,因读书用功过勤,突患眼疾,受庸医所误至左目完全失明,身体大受损伤,更无奈的是,清朝律法明文规定,五官不
2020-05-29

六经辨治脾胃病

“自古医家出经典,从来创新源继承。”余学医临证四十余载,尤长于六经辨治脾胃病,以“吐、利、痞、痛、秘”概括脾胃病证候病机,用经方治之,注重内外治结合,达事半功倍之效。 \n六
2020-05-29

明辨虚实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因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炎性疾病,临床上以烧灼、返酸、胸骨后灼痛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学“吞酸”“呕吐”“郁证”“反胃”等范畴。中医辨证治疗
2020-05-29

理气化湿治疗胃凉

  胃凉可见于胃痛、痞满等多种脾胃系统病证之中。大多数医家都认为胃怕凉、不喜冷食即是胃寒,因而关于寒邪犯胃、脾胃虚寒的论述较多。许多患者在就诊时会讲述自己胃部怕冷
2020-05-29

从“郁”论治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指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而无法用形态学或生化异常解释的一组综合征。这些症状因发生的主要部位和症状特征而有不同命名,涉及部位包括食管
2020-05-29

调和阴阳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病理特征的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其中病因未明者称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本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至201
2020-05-21

肾病从肝论治三法

  肾脏疾病病因繁杂,病程迁延,治法上多从脾肾论治,贯以健脾肾、清湿热、化瘀毒立法,仍有部分患者临床疗效欠佳或难痊愈、频繁复发。笔者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认为肾脏病不仅责之肺
2020-05-21

慢性肾脏病水肿证治

  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
2020-05-21

代温灸膏冬病夏治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的“哮病”“喘证”范畴,以突然出现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为主要表现,发作时可伴有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发绀,严重者可致虚脱。其特
2020-05-20

穴位贴敷治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支气管哮喘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支气管哮喘冬病夏治是根据“治未病”“春夏养阳”与“天人相应”等理论,而采取的治疗方法。三伏贴为冬病夏治的一种方法,在支气管哮喘中
2020-05-18

中西医结合助力新冠肺炎患者康复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目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全国累计近8万人。临床观察发现,患者虽经过积极救治,但往往呼吸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及社会功能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中西医
2020-05-18

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理论基础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中西医两支医疗队伍并肩协作,紧密配合,奋战在新冠肺炎临床第一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显示了中西医结合的强大实力,充分彰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为中
202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