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八纲辨证之虚实辨证

八纲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总称,以之形成的八纲辨证是中医最基本的辨证论治方法,是六经、脏腑、卫气营血、三焦、方证等辨证方法的基础,是中医临证入门的一把钥匙
2021-05-14

张仲景治百合病方药探析

百合采收于晚秋,百瓣相拱而合成鳞茎,故名。其色白多瓣,形似肺,初秋开花,得金气最全,气味缓平,甘寒微苦,以敛为用。百合质润,滋肺而安魄,魄安则神宁,于肺心最宜,故内不足之虚热、虚嗽、虚
2021-05-13

从甘草干姜汤认识肺痿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上气病篇》:“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这
2021-05-12

叶天士“脾阳宜动,肾阳宜藏”析

“脾阳宜动,肾阳宜藏”一论屡见于叶案之中,故笔者纵览叶案诸书,搜罗相关医案,对比揣摩,诠理释用。医理诠意脏腑的阴阳以阴阳学说为基础发展而来,是藏象理论的一部分。脏腑的阴阳不
2021-05-07

浅析小柴胡汤或然症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是小柴胡汤的四大主症,“口苦,咽干,脉弦”小柴胡汤的三大提纲症,这两个方面诸医家学者认识基本统一,临床中应用较多,凡是符合主症和提纲
2021-05-07

心之形气神及其关系

中医学认为,形、气、神三个要素构成人体。人是以形态组织结构为基础,以神为主宰,通过调节气的运动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现代科学将生命系统阐释为物质、能量、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
2021-04-29

肝“将军之官”和胆“决断出焉”之异议

《素问·灵兰秘典论》载:“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历代之注解及现代一些教科书或专家之著述,把“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解释为肝如同一个有胆识而脾气
2021-04-22

临床用药的三种形式

长期以来,中医的临床用药一直存在着三种形式,即辨病、辨证与辨症用药,体现了从不同角度对疾病本与标的治疗。兹对此加以梳理分析。辨病用药中医辨病治疗的历史非常悠久。《五十
2021-04-22

柴胡的象效分析与劫阳作用

柴胡(北柴胡),生长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中南等地,在我国地域的乾、坎、艮、震位,在时空运气象上经历太阳寒水、厥阴风木、少阴君火。柴胡的生长特性和唯象功效《本草疏整》
2021-04-19

把从脾治痹的原理讲清楚

  “既用好现代评价手段,也要充分尊重几千年的经验,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为维护人民健
2021-04-09

治未病思想在肝炎防治中的应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学十分重视“治未病
2021-04-09

分辨气味识药性

  药性学说是传统中药理论的基础与核心,并与古人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相关联。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这一学说大致包括药之气、味、势(升降浮沉)、位(归经)、毒性等内容。兹就药
2021-04-08

张景岳“体用思想”

  张景岳是明代著名医家,温补派代表,越医魁首。张氏承前贤之论,采众家所长,对于体用有着独到的见解。“体用”屡见于张氏《景岳全书》《类经》等著作。体用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
2021-04-07

中药药势辨析

  药势,即药物作用于人体的趋向,一般用升降浮沉来表述。其相关内容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治疗的组方用药有着指导意义。但从实际情况看,人们更多地关注药物的功
2021-04-02

《伤寒论》阳明三急下与少阴三急下之异同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近50年,对《伤寒论》之阳明三急下与少阴三急下,渐有所识。今简述之,请同仁斧正。 \n  阳明三急下 \n  阳明病肠胃实热积聚以承气汤攻下热结,但仲景又因
2021-03-31

论中医之郁

  郁,繁体为“鬱”,会意为木丛生茂密,引申可作形容词以描述物象或意象,如表述草木茂盛的郁秀、郁茂、郁翠、郁郁苍苍,表述香气弥漫的浓郁、馥郁,表述忧愁、苦闷的忧郁、郁悒、郁
2021-03-24

议古论今解构大柴胡汤

  《伤寒论》第103条: \n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n  大柴胡汤方 \n 
2021-03-19

对比多版本教材剖析呃逆

  呃逆一病,《黄帝内经》谓之“哕”,属《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范畴。是以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n《中医内科学》教材论呃逆 \n  关于呃逆的定义历版教
2021-03-19

经方剂量研究中被忽视的问题

  经方对于中医药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历代中医都是在熟读经方的基础上成为名医的。近年来,经典名方的研究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对经方的研究。研究经典名方需要做很多工作
2021-03-18

从脉痹治论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颈部血管的病变,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多项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炎性反应及形态是脑卒中发生以及复发的重要预测
2021-03-15

中药药象刍议

  关于中药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古代先民在找寻与尝试食物过程中,无意发现其有某种作用,进而再通过留心观察、反复体验而确认的。可以想象,这一过程极为艰辛、漫长且充满危险。而
2021-03-11

中医病势辨析

  势,本义为一种力量的惯性趋向,引申指某种状态。病势,即是指疾病的情势,包括目前态势与发展趋势。分析、判断病势,对于把握疾病的宏观、整体情况,确立适当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兹
2021-03-03

刘健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中医“痹病”范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痹病学科带头人刘健教授是安徽省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安徽省中医药的领军人
2021-02-10

振督扶阳学术思想探源

  《黄帝内经》《易经》强调阳气对生命活动的主导作用,在此背景下形成了振督扶阳学术体系,用于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有其独特的诊疗特色和学术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 \n  
2021-02-01

张仲景“和法”探微

  《伤寒杂病论》一书中蕴含了丰富的治法思想,如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消法、清法、温法、补法等,其中和法因涉及治疗范围广,在临床上应用最为普遍。和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别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