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型流感如何治疗

流感病毒进入呼吸道后通过血流侵犯消化道黏膜,出现消化道症状。老人、小孩和一些住院患者,他们的胃肠功能较弱,流感病毒就专门钻进消化道,引起消化道黏膜反应,这样就会使人出现明
2018-01-19

防止流感疫情扩散 制定本中医防治方案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体健康危害较重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我省已进入流感流行的高发期。本次流感与往年相比,流行时间有所提前;病毒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主;聚集
2018-01-19

尊古法经典而论咳嗽 师古不泥古而治咳嗽

徐灵胎,原名大椿,又名大业,晚号洄溪老人,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卒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终年79岁,江苏吴江人。徐氏天生聪明过人,博闻强识,医学、音律、水利等
2018-01-19

流感的饮食疗法 根据病情选择食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晓云  罹患流感时,由于患者胃中消化酶的活力受到影响,会出现食欲不佳的现象,甚而伴有呕吐、腹泻和便秘等。体内维生素消耗增加,含量降低,消耗的不能与
2018-01-18

流感病毒如何“破城”人体该如何“防御”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洪春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城,那么流感就是攻城略地的“外敌”,人体就是“正气”,流感病毒就是“外邪”。若想保卫自
2018-01-18

张允岭治疗眩晕经验

张允岭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脑病教学、科研及诊疗工作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擅长治疗神经内科疑难杂病,在中医科研和临证中独具匠心
2018-01-18

从肺论治高血压病临床探讨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1]。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中
2018-01-18

泻南补北法治疗失眠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金涛   《难经·七十五难》中记载:“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后世衍化为“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法依据五行相生
2018-01-17

吴中朝从“颈部三风穴”论治眩晕经验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吴中朝主任医师是全国名老中医,临证经验丰富,尤其在治疗眩晕方面,具有独特的选穴方案。从“颈部三风穴”论治眩晕,为吴老多年临证独特经验。笔
2018-01-17

喉原性咳嗽 祛风润燥止咳方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赵作伟   张某某,女,43岁,因咽喉部干痒咳嗽2个月于2017年11月12日首诊。患者素有慢性咽炎,常感咽部干痒不适。2月前因感冒引起咳嗽,经治感冒愈但遗留咽
2018-01-17

地黄补肾填精 重用生地止泻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新鲜者称为鲜地黄,干燥或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者称为干地黄,二者统称生地黄,均有清热凉血养阴的功效。但鲜地黄其
2018-01-17

论治不寐的临床经验 中医验案举隅

失眠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古籍记载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多为3周以上)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可见入睡
2018-01-16

董振华治疗结缔组织病伴雷诺现象经验

雷诺现象指发作性的一个或多个指趾端颜色变白、青紫而后潮红并常伴局部疼痛和感觉异常的体征,常因寒冷、精神紧张等因素诱发,其中90%为继发于结缔组织病引起的血管炎病变,尤以继发
2018-01-16

各种发热疾病 中医验方

李氏清暑益气汤临床应用探微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作为补土派代表,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以此为指导思想,创制了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及升阳益胃汤等诸多
2018-01-15

赖新生运用“通元法”治疗癫痫的临证经验

赖氏“通元法”从“元神”论治癫痫临证探微赖新生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教授,全国首批中医传
2018-01-15

放射性肺炎的病因病机 中医分型论治

孙桂芝治疗放射性肺炎经验浅析孙桂芝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4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多项国
2018-01-15

张勤修教授对耳鼻咽喉疾病有其独特的诊治思想及方法

张勤修教授(1968-),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耳鼻喉科临床工作近30年。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唯一的西医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西学中,得到国
2018-01-12

探讨林丽珠教授治疗大肠癌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用药经验

林丽珠治疗大肠癌常用药物及药对浅析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祖国医学主要将大肠癌归属于“锁肛痔”“脏毒”等。随着人民生活水
2018-01-12

蓄血证治发展分化的线索和脉络

蓄血病证源流《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蓄血首见于《伤寒论》,经过了以法类方、以方类证的不断分化扩大的过程,成为多种内外伤杂证的病理基础
2018-01-10

气化生五味 五脏五味苦欲补泻的阐释

基于气本体论的五味性用阐述《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对五味之性的理解及运用,是医者由
201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