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是最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之一,目前,除外科治疗方法以外,无很好的治疗措施。全国名中医白凤鸣是辽宁省蒙医医院主任医师,采用自拟蒙药“红花十二味丸”治疗两例此病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医案一
康某某,女,57岁,自1983春始,自觉上腹及肝区胀痛,曾在多家医院按慢性胃炎或胆囊炎治疗,无好转,近三个月以来,症状加重,肝区有灼热感,在某综合医院确诊为肝左叶血管瘤,直径65cm,该医院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不同意手术治疗而在1988年11月19日要求服蒙药治疗,症见精神不振,体质消瘦,腹部略胀,肝轻度肿大,肝区有叩击痛,脉细涩,舌紫绛,苔白腻,尿黄,按蒙医理论辨证为脾胃湿滞,肝之气血瘀阻型肝脉痞,立法于燥湿健脾消食,行气活血化瘀兼清血热,药用“红花十二味丸”加石榴、柯子,即红花35g,藏红花15g,五灵脂30g,广木香25g,川楝子15g,黑冰片(野猪粪炭)25g,山楂30g,酸李干20g,刺玫花10g,人工牛黄20g,栀子10g,麝香1g,石榴10g,柯子10g,上药除麝香和人牛黄外,共研细面后,加入麝香和人工牛黄作7g重蜜丸,早晚各服丸,服用一个月后,腹胀及肝区疼痛减轻,肝区灼热感消失,因效不更方,上药继续服用两个月后,诸症消失,嘱患者再去综合医院复查,肝右叶血管瘤已消失,对该患者追访至今未复发。
医案二
额某,女,46岁。初诊日期1989年1月26日。该患者从198年9月开始,右上腹及肝区胀痛,食欲正常,无恶心呕吐。于1988年12月11日,在某综合医院确诊为海绵状肝血管瘤,直径8cm,在该医院治疗月余,病情无明显好转,于1989年1月26日求治,脉沉细而涩,舌绛苔白,证属肝脉痞脾胃虚弱,肝之气血瘀结型,药用“红花十二味丸”治疗两月余,肝区疼痛消失,去原医院复查,肝海绵状血管瘤缩小至继续服用上药两个月后,血管瘤全部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本病在蒙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称为“脉痞”。饮食之精华由脾胃化生,入肝化生为血,营养全身。若因饮食不节,脾胃功能受损,导致饮食之精浊不分,入肝后不能化为正常血而形成恶血,再则由于情志异常,肝气郁结,气血不能正常运行,恶血与郁气相结在肝,则成为“肝脉痞”,因为饮食不化,气血瘀结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又因久郁化热,所以健胃消食,行气活血,去瘀生新为治则,并佐以少量清热之品,“红花十二味丸”中,藏红花、红花、五灵脂活血化瘀生新,广木香、川楝子疏肝行气,黑冰片、山楂、酸李干健胃消食,刺玫花、栀子、人工牛黄清热解毒,麝香芳香开窍,引药入经,诸药合用相得益彰,胃健食消,气血调畅,痞消病愈。(白金龙 辽宁省阜新蒙医药研究所)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