疰夏为暑夏多见之证,常为本身脾气不足,运化水湿失司,外加暑热,湿热夹杂,患者出现低热、全身乏力、饮食减退、纳谷不馨、腰酸腰痛,甚则一身尽重、难以转侧、大便稀溏、小便黄少等一系列症状,多为本虚邪实之证。现将笔者用异功散加味治疰夏验案一则整理分享如下。
龚某,男,53岁,2022年8月4日初诊。患者有慢性肾病综合征、肾结石、高脂血症病史多年,近1个月以来感到全身乏力伴困倦,时有低热,晨起腰酸痛,口中黏腻,纳食减少,大便时干时稀,小便黄少,睡眠一般,舌红,苔黄腻,脉弦。
诊断:疰夏。
治则:健脾理气,清热化湿。
处方:党参10g,茯苓15g,炒白术10g,陈皮10g,炙甘草5g,白豆蔻(后下)6g,砂仁(后下)5g,薏苡仁30g,苍术6g,马齿苋30g,绞股蓝15g,金钱草30g,佩兰10g。7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忌生冷辛辣食物。
8月11日二诊:自诉乏力好转,大便正常,一日一行,便质成形,腰酸痛好转,口中腻好转,舌红、苔黄较上次淡,脉弦。守上方加虎杖10g、黄柏10g。7剂,煎服法同前。
8月18日三诊:诉乏力较前更加好转,口中无腻味,腰酸痛好转。舌红,苔稍厚,脉弦。守上方去虎杖、黄柏,加续断10g、仙鹤草15g。7剂,煎服法同前。
2个月后随访,患者诉无原有不适症状。
按 中医认为疰夏为暑湿之气外侵,困阻脾胃,脾失健运所致。《黄帝内经》载:“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本案患者发病时值长夏湿重,湿易困脾,湿热相杂,致使身体困倦而低热乏力,又因水湿趋于下位,故可见晨起腰痛,辨证以正虚为本,湿热之邪为标。中医治疗之法多以健脾清热为主。
异功散出自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四君子汤加陈皮组成,有益气补中、理气健脾之功,主要治疗小儿脾虚气滞、食少便溏、神疲乏力之证,为临床常用健脾祛湿之方。方中以异功散健脾补气以扶正,正气内实,乃可攻湿热;砂仁、豆蔻、佩兰为芳香化湿常用药;薏苡仁、苍术,源自四妙散方,用以祛湿;马齿苋有清热解毒、清利湿热之效;加金钱草清热消肿、利胆退黄,兼顾肾结石之证;绞股蓝既能清热解毒,亦可益气健脾,临床试验表明单药可降血脂。二诊天气尤热,舌苔黄腻仍未全退,故加清热之黄柏、虎杖以退其黄,取增兵之势,以求速决而胜。三诊,舌苔黄腻已淡,湿热之邪已退,故加仙鹤草以补正虚,续断兼补肝肾以治腰酸无力。患者服药3周之后,全身乏力、腰酸腰痛明显好转,舌苔变化与全身症状改善相符。(徐军奇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金浪卫生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