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申田用循经透刺法治项背筋膜炎验案一则

发布时间:2023-02-06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国医大师孙申田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临床常用循经透刺法治疗疑难杂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于下。

黄某,男,38岁。于2016年3月13日初诊。诉颈项部及背部疼痛3月余。患者3个月以来,时感颈项部及背部疼痛、左肩背部自觉有肿胀酸痛感,劳累后症状明显加重,休息后略有缓解,但亦感沉重、酸痛,采用按摩、拔罐、理疗等方法治疗,症状略有缓解,但仍时有加重。近日来由于工作量增加,劳累加重,颈项部及背部疼痛更加严重,难以忍受,休息后症状不见缓解,疼痛昼夜无休,夜晚安静时症状尤甚,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现患者颈项部疼痛、后背僵硬不适。伴有心烦、乏力、眠差等症状。查其表情痛苦,神志清楚,面色少华,颈项部肌肉紧张,左侧棘突旁肩甲部斜方肌压痛明显,压痛点局限无放射,有软组织突出触感,肩关节活动自如。颈椎X线检查提示:无异常。舌质淡,苔白滑。

诊断:痹病(西医称为项背筋膜炎)。

治则:舒筋通络,安神镇痛。

针刺治疗。双侧选穴:风池、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肩井、秉风、天宗、百会、情感区、昆仑。

操作: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背俞穴采用循经透刺法,针刺要求针与皮肤表面呈15°角,循经向下刺入腧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沿上述腧穴透刺后,针刺部位的皮肤发红充血呈条或片状,其效果最佳;肩井、秉风、天宗采用隔经透刺法,方法同前;百会、情感区手法要求捻转,稍加提插,由徐到疾,捻转速度在200转/分钟以上,连续3~5分钟。昆仑穴直刺1.0~1.5寸深,施以泻法,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最大量为度,使针感直达病所。诸穴得起后使用G6805-Ⅱ型电针仪,连续波刺激20分钟,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40分钟,2周1个疗程。行针40分钟后,患者自觉颈、肩、背部轻松,疼痛、僵硬感缓解,针灸1周后压痛感消失,针灸2周后痊愈。

按筋膜炎又称肌纤维组织炎或纤维性肌痛,是临床常见的软组织劳损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颈、肩、背部肌肉疼痛,静卧减轻,翻身活动时疼痛加重,夜间重,尤其在睡眠的后期可以疼醒而影响睡眠。该病多发生在长期以单一姿势劳动工作人群中,如财会人员等。如本案例,黄某从事公务员工作,长期于电脑前伏案工作,且长期工作负担重、压力大。长期慢性劳损,日久导致颈、肩、背部气血运行不畅,属慢性疲劳综合征具有筋性病因,可采用循经透刺法舒筋解肌。

关于本病的名词不统一,有称筋膜炎或筋膜病、肌纤维组织炎、纤维性肌痛等。病因多由于长期慢性劳损,致颈、肩、背部气血运行不畅,复感风寒湿邪侵袭,阻遏太阳筋脉,以致气血凝滞,经筋不畅,络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发为病,归属中医“痹症”范畴。针刺选择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背俞穴,用1.5寸毫针从痛处开始,沿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向下透刺(即从某一腧穴向下透刺至另一腧穴),直至不疼处为止,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以舒筋通络,调畅气血;选择足少阳胆经肩井穴向手太阳小肠经秉风穴、天宗穴隔经透刺,联系两经经气以舒筋解肌;因“神安则痛减,神燥则痛甚”,故选百会、情感区以安神镇痛;配风池穴可通调督络,祛风散邪。同时根据经络辨证循经取穴,即“病在上、取之下”选昆仑穴,手法得气后,施以泻法以使气至病所效果最好,如达不到病所,使之有麻感传导亦可获效。(于国强 杨添淞 王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