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跟师河北省名中医张洪洲老师学习期间,见老师治疗一胃脘痛兼胆石症的患者疗效较好,现整理总结其治疗思路及用药经验如下。
患者张某某,女,58岁,2022年1月20日初诊。患者胃脘胀疼、烧心十余天,伴有胃气上返,吐酸,平素脾气急,口黏,口臭,纳差,眠差,舌暗苔白厚腻,脉沉弦。肝胆彩超示:胆囊壁厚,毛糙,胆囊结石(多发,考虑为泥沙样结石)。胃镜检查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
诊断:胃脘痛、胆石症(肝胃不和型)。
治则:疏肝行气解郁,抑酸止痛利胆。
处方以越鞠丸、左金丸、四金汤加减:海螵蛸30g,瓦楞子15g,黄连6g,吴茱萸6g,苍术12g,川芎9g,香附10g,神曲15g,郁金15g,金钱草40g,鸡内金15g,元胡12g,枳壳10g,威灵仙15g,炙甘草6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1月25日二诊:胃脘胀疼、烧心症状减轻。上方继服5剂。
2月6日三诊:服药后烧心症状减轻,诉平素脾气急,易上火,好发口腔溃疡、咽痛,腹部凉、不喜寒气。张洪洲认为患者易上火,好发口腔溃疡,应加肉桂以引火下行,助胆气下降。原方加肉桂5g,继服6剂。
2月13日四诊:诸症减轻,原方继服5剂。
2月18日五诊:服药后症状减轻,进食较前好转,饭后稍有胃痛胃胀,时恶心、口苦,舌红苔薄白,脉沉弦。张洪洲认为患者舌红、口苦,恐肉桂日久伤阴,故上方去肉桂,加栀子6g,以清热泻火。继服6剂。
2月24日六诊:患者无不适症状,舌淡红苔白。复查肝胆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胆囊结石已排出。继服上方3剂,以巩固疗效。
按《灵枢·四时气》曰:“邪在胆,逆在胃。”《丹溪心法》言:“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凡郁皆在中焦。”胆腑内藏精汁,若胆道通降功能正常,在肝胆疏泄作用下,胆液经胆道排出,助脾胃腐熟消化水谷。若肝气不舒,胆气不达,胆腑气机郁滞,胆汁郁结,排泄受阻,又脾胃升降运化失常,蕴生湿热,内结于胆,日久可煎熬胆液而形成结石。若胆病失于疏泄,胆腑通降失常,胆气不降,逆行犯胃,致胃气失和,肝胆胃气机阻滞,也可发生胃痛。故治胆必治胃,胆胃同治,以增强疗效。
本案治宜疏肝行气解郁、利胆,肝升胆降,脾升胃降,气机通畅,故肝气得舒,脾气得运,胃气得降,胆气得下,肝胆气机升降通畅、脾胃运化正常,则胆汁排泄正常。方中香附行气舒肝开郁,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又可活血祛瘀,苍术燥湿健脾,神曲消食和胃,栀子清热泻火,五药合用以治疗六郁;黄连苦寒清泄肝火胃热,佐以吴茱萸疏肝解郁、和胃降逆;郁金性寒,入肝、胆经,能清利肝胆湿热,可治湿热黄疸,金钱草利湿退黄,能清肝胆湿热、消胆石,鸡内金有化坚消石之功,郁金、金钱草、鸡内金同用,共奏消胆石之效。根据患者病情加减,反酸加海螵蛸、瓦楞中和胃酸、抑酸止痛;胃胀痛加枳壳、元胡以宽中除气、行气止痛。(吴凤云 张俊燕 张晶晶 河北省馆陶县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