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出自程钟龄《医学心悟》,主治外感咳嗽,咯痰不爽,脉浮缓者。方中百部、紫菀理肺止嗽,特別是百部,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说它“治咳有卓效,不拘新老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白前、陈皮利气化痰;荆芥疏风解表;甘草、桔梗宣肺利咽。全方药性平和,不偏寒热,故对新久咳嗽、咯痰不爽者,均可加减使用。
咳嗽是肺的宣发肃降失调所致。肺气不宣则清肃之令不行,咳嗽乃作。《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论》云:“补上治上制以缓。”即以辛助其宣发,以苦促其肃降,以甘缓其急迫。可见辛宣苦降佐以甘缓是治疗咳嗽的主要方法,而止嗽散即是苦辛甘合用的典型。
临床上风热咳嗽易治,风寒咳嗽不易治,其常引起久咳不愈。因风寒袭表,肺气被束,宣降失司,治应以辛温疏散、宣肺止咳,外邪得散,肺气得宣,则咳可愈。
笔者常应用止嗽散加减治咯痰不爽之新久咳嗽。最常用的是止嗽散合三拗汤,即止嗽散去荆芥加麻黄、杏仁。风寒入肺,麻杏宣肺最佳。还可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以宣肺化饮。中医名家焦树德认为:“此三药联用对阳虚不化、水饮寒痰之咳嗽,有‘温肺、开肺、合肺’的作用,名‘姜辛味’法,常加入应证汤药中使用,有良效。”亦有寒邪日久化火,寒火内闭,成寒热错杂之客寒包火证,通常以此方去荆芥、陈皮之辛温,合麻杏石甘汤以宣泄肺热;若感受热邪或素有郁热而引起炎症,则加桑白皮、鱼腥草等以清热泻肺;若痰湿咳嗽,则去荆芥合二陈汤以燥湿化痰;若阴虚咳嗽,则去荆芥、陈皮,加天门冬、麦门冬、知母、贝母以养阴清热、润肺化痰。如下为笔者用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味治久嗽验案一则。
吴某,男,19岁,2019年7月22日初诊。患者咳嗽已2个月余,痰少,咽痒。舌淡苔白,脉浮稍数。西医诊断为支气管炎,予止咳糖浆、雾化、服消炎止咳药、输液等治疗,均无好转。遂来诊。
辨证:寒袭肺化热,寒热夹杂,肺之宣肃失常。
处方:炙麻黄6g,杏仁10g,甘草6g,桔梗10g,紫菀10g,百部15g,前胡15g,白前10g,陈皮10g,鱼腥草30g,桑白皮15g,黄芩10g,干姜5g,细辛3g,五味子5g,芦根15g。4剂。
7月27日二诊:咳嗽大减,仅偶尔一两声咳嗽,现觉汗多。守前方改麻黄为麻黄根8g。3剂。
按本案咳嗽为风寒化热、寒热夹杂所致。治疗时宣肺与清肺同用,即“火郁发之”之意。江南名医程门雪认为咳嗽“多发于冬秋季节,遇寒则重,故应以温开法治之,春夏季节发病者,则以寒郁化热为多,可在温化中兼用清凉的治法”,此乃经验之谈。实际上,秋冬季咳嗽笔者亦多采用温化兼清凉法,以近来气候已多变温暖之故。笔者在本案方中加黄芩、桑白皮、芦根、鱼腥草即本此旨。其中鱼腥草清热解毒,现代研究认为它有抑制流感病毒、肺炎球菌的作用。因其非大寒之品,故无论是寒证还是热证,都可使用,一般用30g左右,少则疗效不显著。而麻黄为辛宣之要药,不可或缺。因其性味辛温,多用于实喘中之偏寒者,但临床体会,无论寒热咳喘,只要配伍恰当,均可应用。方中如配以石膏、黄芩、桑白皮之类,是抵消其辛温之性;配以芍药、熟地、银杏之类,是制约其辛散之性。麻黄用量,近来亦有增大趋势,但须蜜炙以濡润其燥热之性。本案二诊时,因患者汗多,故以麻黄根代麻黄。而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及体质虚弱的患者,麻黄则当慎用。(吴永国 安徽省天长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