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养心法治疗睡眠障碍

发布时间:2024-03-04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令狐某,男,27岁,2023年10月29日首诊。主诉:睡眠障碍3年余。3年前,患者因学业压力大导致反复睡眠障碍,具体表现为入睡困难,梦多,容易惊醒,曾多次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效果均不佳。刻下:入睡困难,梦多,容易惊醒,伴四肢冰凉、易汗出,纳食可,大便溏。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西医诊断为睡眠障碍,中医诊断为不寐。

辨证:心脾两虚,心神失养,兼虚寒内盛

治法:健脾养心,安神助眠,佐以温阳散寒。

方用生脉散、六君子汤合当归四逆汤:党参24g,麦冬15g,醋五味子6g,炒白术18g,茯苓24g,甘草6g,陈皮12g,姜半夏(先煎)24g,夏枯全草30g,黄芪45g,煅龙骨(先煎)30g,煅牡蛎(先煎)30g,墨旱莲30g,仙鹤草45g,桑叶18g,浮小麦55g,小通草9g,细辛6g,当归12g。5剂,每日1剂,水煎服。

11月28日二诊:服药后四肢冰凉减轻约70%,汗出减轻约一半,睡眠较前稍改善。舌质淡,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弦细。守前方,将姜半夏加至30g、当归加至15g,继服5剂。

12月21日三诊:服药后睡眠质量大为改善,基本不影响日常休息及生活,四肢冰凉改善约90%,汗出减轻约80%。舌质淡,舌苔薄白、中部偏腻,脉弦细。守前方去墨旱莲加桂枝10g、薏苡仁30g,嘱继服5剂以巩固疗效。后随访,诸症消失。

睡眠障碍,中医称之为“不寐”,《黄帝内经》称其为“不得卧”“目不瞑”,乃邪客脏腑,卫气不能入阴所致。《素问·逆调论》云:“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本案患者有长期睡眠障碍,具体表现为入睡困难,梦多,容易惊醒,伴四肢冰凉、易汗出。结合其舌脉,考虑为因长期学业压力大、思虑过度以致损伤脾胃,健运失司,气衰血少,心失所养,故见不寐;气损及阳,阳气不足,津液失去固摄而出现汗出;阳气不足,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末,营血不能充盈血脉,故四肢冰凉。提炼病机为心脾两虚,心神失养,兼虚寒内盛,治应以健脾养心、安神助眠,佐以温阳散寒。

方中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安神,炒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姜半夏与党参合用,取六君子汤之意,以健脾燥湿、充化气血。

夏枯草与半夏配伍治疗失眠,效果显著。半夏治疗失眠,可谓由来已久,《灵枢》所载的半夏秫米汤是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名方,《本草纲目》将半夏列入治疗失眠的药组中。夏枯草亦是治疗失眠的常用药,特别对于肝阳偏亢兼有眩晕之失眠症,效果尤显。《重庆堂随笔》谓夏枯草“散结之中,兼有和阳养阴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本经疏证》亦谓其能“通阴阳……治不眠”。将半夏、夏枯草二药合用治疗失眠亦早已有之,如《重订灵兰要览》谓“不寐之证……椿田每用制半夏、夏枯草各五钱,取阴阳相配之义,浓煎长流水,竟覆杯而卧”。夏枯草“四月采收,五月枯”(《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记载夏枯草为“夏至后即枯,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而半夏生长在夏至以后,“五月半夏生”(《礼记·月令》),此时正是阴阳二气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阴气渐渐在地下开始萌动,故古人谓“夏至一阴生”。半夏、夏枯草配伍正顺应了天地间阴阳盛衰的自然规律,也暗合了人体营卫循行的节律。故《医学秘旨》载:“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夏枯草禀纯阳之气,能使浮散的卫气收于阳分,半夏得阴而生,又可把卫气从阳分引入阴分,二药配合,可恢复营卫如环无端的正常循行,帮助重建人体昼夜节律。

同时,合桑叶增强滋补肝阴之功,合浮小麦增强固表止汗之功,加当归、旱莲草养血益阴以安神,加细辛温经散寒,合通草通利血脉以畅血行,加煅龙骨、煅牡蛎镇静安神,仙鹤草补虚扶正。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养心、安神助眠、温阳散寒之效。

二诊时诸症缓解,前法奏效,在原方基础上加大半夏剂量以求“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灵枢·邪客》)之功,加大当归剂量以增强养血安神之效。

三诊时诸症进一步改善,故去旱莲草,而增桂枝以温经散寒,桂枝与煅龙骨、煅牡蛎、甘草配伍,即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之意,以巩固疗效。因舌苔中部腻,故加薏苡仁健脾渗湿。回顾整个治疗过程,辨证准确,方药得当,故疗效较为满意。(廖成荣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