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治疗长期咳嗽、反复不愈的病症,中医有明显优势。笔者曾运用中药治疗一多年咳嗽未愈患者,疗效显著,现整理分享如下。
徐某,男,41岁,2012年7月17日初诊,小暑。主诉:反复咳嗽6年余。患者6年前不慎受凉后出现头痛、恶寒、发热、咳嗽、咳少许白痰,余无特殊不适,后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考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止咳化痰中成药口服,后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但仍有头痛、恶寒、咳嗽、咳少量白黏痰。后于某医院就诊,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未见异常,予桑菊饮合银翘散加减(只见方名,未见具体药物剂量),口服2周后,患者咳嗽、咳痰仍明显,恶寒、头痛等不适可缓解,纳可,睡眠一般,二便调。此后患者因咳嗽、咳痰于多家医院就诊,先后予二陈汤、桑杏汤、止嗽散、茯苓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等,联合头孢、左氧氟沙星等抗感染,氨溴索、蛇胆川贝液等中西药止咳化痰,效果均欠佳。后多次就诊亦无效,遂来诊。刻下:神清,精神可,咳嗽连连,发作无昼夜节律,咳嗽严重时头皮发紧,少许胸闷,稍恶寒,胃口一般,无鼻塞流鼻涕、口干口苦、头晕头痛、胸痛心悸等不适,大小便正常。舌淡稍暗,苔薄白腻,双寸浮弦紧,左关沉细弦滑,余脉细弦滑。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
诊断:咳嗽(太阳伤寒)。
治法:开太阳,发表散邪。
方用麻黄汤加味:麻黄45g,桂枝30g,杏仁30g,炙甘草15g,人参(煅灰,兑入药液中)30g。每日1剂,以水1400ml,煮取500ml,去滓,温服150ml,服药后,加衣覆被取汗。
患者服药1剂后,全身微汗出,6年咳嗽,覆杯而愈。
按 《伤寒论》第1条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本病病位在太阳,病性为实,病机为风寒外邪,太阳不开,气机升降失常。如《素问·阴阳离合论》中提到“太阳为开”,太阳被寒邪所闭郁,开阖失常。患者病程虽有六年之久,但就诊时患者头皮发紧、恶寒、寸脉脉浮紧,依然有表证。无口干口苦、二便调可知表邪未入里。此时“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方随法出,法随证立。《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第51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处方以麻黄汤开太阳,发散表邪。麻黄汤出自《伤寒论》,方中重用麻黄为君,其味苦性温,发表出汗,止咳逆上气,可疏散风寒之邪。桂枝辛温发散为臣,与麻黄相须为用,加强发汗解表之力。杏仁微温而苦,主咳逆上气,宣肃肺气,与麻桂相配,升降相因,相反相成。甘草甘平滋养,顾护中土,调和诸药,制约麻桂辛烈之性。本患者病因病机为感受风寒外邪,因久治失治误治而导致疾病缠绵不愈。另观方中,比麻黄汤多出一味人参,此为何故?因刻诊时患者再三强调,六年治久咳令其气虚明显,需用参以补气,要求中药尽量开贵重药材,无需顾虑价格。笔者思索再三,如单纯以麻黄汤处之,患者定会觉得药贱心生疑惑而拒绝服用,病自然无法治愈。故嘱其以野生人参为药引,将其煅烧成炭,碾成灰,后兑入药液中服用。此法妙处有二:一是以野生人参为药引,引其服药;二是煅灰以去除人参之功效。患者病情实无需补益之品,补之不当,反受其乱,百害而无一利。
古代许多医家都用过情志疗法来治疗疾病,并取得满意的效果,如张仲景通过火针、张景岳通过火灸的办法来治疗患者诈病。该案例给我们的提示是,准确的辨证处方固然重要,然情志疗法同样不可忽视,运用得当,有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黄洁春 广东省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