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兵系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医疗工作56载,学验俱丰,面对危证,卢永兵不按常规治疗,如本文中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案,是气脱亡血休克危症,卢永兵用特大剂量高丽参,一日2剂治之,体现出了守正创新的精神,值得后辈学习。下面列举其治疗老年危重病验案二则。
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案
林某,78岁,1996年12月11日就诊。患者6年前查出冠心病、胃溃疡。就诊7天前因心肌梗塞在某医院住院治疗,第6天肛门突然下血如注,5小时后休克,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医院立即输血、用大量止血药抢救未效,第2天,医院发病危通知,嘱家属准备后事。凌晨五点,请卢永兵会诊,卢永兵疾步赶到病房,大声呼唤患者无反应,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全身不温,脉微欲绝,肛门仍出血如注,患者已输血4500ml,尚在输血、输液。诊毕,卢永兵立即叫醒值班人员配药,处方为高丽参40g,黄芪30g,仙鹤草30g,侧柏叶30g,荆芥炭20g,田七20g,白芍12g,阿胶(另烊)15g,2剂。嘱立即煎药1剂鼻饲,3小时后煎第二遍复鼻饲,嘱随时报告病情。中午时患者肛门出血稍减,嘱下午煎第2剂鼻饲,下午4时患者儿子报告患者肛门出血明显减少。傍晚卢永兵巡诊时,患者肛门出血已止,已清醒,能以微弱声音对答,面色较早晨红润,全身稍温,脉沉细。卢永兵嘱患者不能转动和大声说话,可饮服少量牛奶、菜汤、米汤,次日早晨巡诊时,患者肛门未再出血,面色比昨日红润,自觉全身无力疲乏,四肢基本转温,舌干,舌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缓。处方:高丽参20g,黄芪20g,熟地黄15g,白芍12g,仙鹤草15g,田七12g,桂枝10g,炙甘草15g,大枣8枚,白术10g,阿胶(另烊)10g,当归10g。日1剂。5天后患者自觉身体基本康复,要求出院。嘱患者出院后继服中药6剂。
按 患者原有胃溃疡,心肌梗塞时用血管扩张药诱发大出血,是气脱亡血危症,应大补元气、摄血止血。高丽参是大补元气圣药,药性刚雄,能力挽狂澜,捷效摄血。方中用较大剂量黄芪协同高丽参补气摄血,也用较大剂量仙鹤草、侧柏叶、荆芥炭、田七、白芍、阿胶敛血止血。田七活血又止血,有双向功效,李时珍、张锡纯称其为和血圣药。凡有双向作用的中药,性味都较平和,无明显副作用,临床可放胆使用。几十年来卢永兵治疗老年病时用的最多的活血和血药就是田七。
中暑高热昏睡一月案
王某,女,57岁,2009年8月16日初诊。患者就诊1个月前某天中午买菜回家半小时后,突发发热、头痛、头晕、胸闷,服退热止痛药后未效,被送往某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治疗3天,各项检查均为阴性,诸症未退且昏睡不醒。治疗1周后,仍高热昏睡。第12天医院组织会诊,也未查出病因,患者仍持续高热昏睡。至1个月时,患者家属情急之下,请卢永兵会诊。诊时,呼叫患者无知觉,面部红赤,舌红干、中央有裂纹、无苔,全身灼热,手足心尤甚,体温39℃,呼吸弱,腹胀,小便失禁、短赤,大便5天未排,脉细数,血压正常。处方:1.石膏100g,知母12g,滑石30g,甘草5g,黄芩10g,黄连10g,莲子心12g,水牛角50g,生地黄12g,玄参12g,白薇12g,地骨皮12g,太子参15g,安宫牛黄丸一粒(温开水溶化),同中药鼻饲,日1剂。2.清开灵注射液6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日1次。3.大黄20g、芒硝15g、枳实15g煎后待温,灌肠。1小时后,灌肠排出物腐臭难闻,腹胀减轻。各项治疗结束后,患者体温稍减,为38.5℃。4.请针灸医师配合治疗。
第2天,卢永兵上班前巡诊,呼叫患者尚无知觉,体温为38.5℃,腹不胀。去灌肠药,他药依旧。
第3天卢永兵上午巡诊时大声呼叫患者,有些许反应,眼皮微动,但眼睛未能睁开,面色红赤,体温稍退,38℃。守上方继服2天。嘱可鼻饲牛奶、米汤、菜汤。
第6天巡诊时,患者清醒,能小声对答,诉头晕,全身无力,口干,二便可自排,体温36.9℃,脉细略数。守上方去安宫牛黄丸和清开灵注射液,中药方去黄连、莲子心、石膏、滑石,太子参加至30g,加白芍12g,石斛12g,5剂。患者神清,体温正常,血色红润,饮食、二便正常,能下地慢慢步行。处方:西洋参25g,麦冬15g,熟地黄12g,玄参12g,白芍12g,白术10g,五味子10g,黄芪15g。5剂后患者康复。
按 本案患者是阴虚潮热合并中暑致高热昏睡。卢永兵问诊得知原来患者中暑之前已有半个月午后及夜间低热,常37.5℃左右,手足心也自觉有热,卢永兵认为患者阴虚潮热,与暑热合并,治应清暑热与养阴退虚火相结合。方用白虎加人参汤加芩、连,与多味养阴药攻补兼施,其中用六一散和灌肠法,引邪热从大小便分消。用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清热醒神。热退神清后,去白虎汤、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以养阴益气善后。(吴春洪 郑菊琼 廖丽媛 林烁 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