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剂治愈鼻衄半月案

发布时间:2024-05-27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鼻衄是指鼻腔出血的一类疾病。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李云海认为此病多由肺热及血失统摄所致,其病位主要在肺脾,治宜温脾摄血、凉血止血。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疗鼻衄验案一则整理如下。

患者女,56岁,2024年1月21日初诊。主诉:鼻腔出血半月余。刻下:患者有鼻窦癌病史,半月前放、化疗后鼻腔大量出血、色鲜红、势急迫,先后给予鼻腔填塞、鼻腔电凝术等对症处理后出血量减少,但仍有反复出血。现内镜下可见鼻腔黏膜存在广泛糜烂性小出血点,平素纳差,以流食为主。舌红略绛,苔白,脉沉弱。

辨证:脾虚不固,血热妄行。

治法:温脾摄血,凉血止血。

方用四君子汤合十灰散加减:太子参15g,炙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0g,陈皮10g,大蓟10g,小蓟10g,白茅根30g,栀子10g,茜草20g,牡丹皮10g,黄芩10g,生甘草6g,浙贝母10g,海螵蛸30g,辛夷10g,细辛6g,白芷10g,鸡冠花20g,鱼腥草20g,炙甘草6g。3剂,水煎服。

1月24日二诊:患者诉服药1剂后鼻血即止。舌脉同上。嘱患者饮食起居须规律节制,保持心情愉悦,后随证加减,继服1个月余,鼻衄未再复发。

鼻衄首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鼽衄”,《伤寒直指》亦云:“衄者……肺开窍于鼻,血得热则随火上逆。”可见鼻衄病位在肺,肺经火旺、迫血妄行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然一方面脾主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若脾虚不摄血行亦可致鼻衄;另一方面,肺喜润恶燥,肺脏功能正常发挥的根本在于脾旺散精上濡,即如《医碥·五脏生克说》所云“饮食入胃,脾为运行其精英之气……实先上输于肺……肺受脾之益,则气愈旺”之谓,若脾虚不滋肺金,肺燥生火,灼伤肺络则亦血溢鼻窍。综上,鼻衄病位虽在肺,但与脾密切相关,核心病机为脾虚不固,肺经火旺。

该患者有鼻窦癌病史,反复放、化疗后,正气亏虚已是必然,纳差、脉沉弱亦可证明,而鼻衄初次发作量大、势急、色红,现又合并舌绛,实系血分有热、络损妄行之征,故此案为本虚标实,以脾虚不摄血行为本,兼有血热妄动之标。治宜标本同治以温脾摄血、凉血止血。故李云海选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佐炙黄芪、陈皮增强温脾摄血之力;十灰散专擅凉血止血,佐海螵蛸、鸡冠花收敛固疡,促进鼻腔黏膜愈合;黄芩、浙贝母、鱼腥草、甘草清肺泻热,直折火势;辛夷、细辛、白芷皆为温热之品,一则防寒凉之品太过致脾损胃败,二则共入肺经,具有宣通鼻窍的功效,作为肺经引经药载诸药上浮鼻窍,如是则血和络固,鼻衄可止,全方共奏温脾摄血、凉血止血之功。二诊即鼻血消失,后随证加减治疗1个月余,鼻衄未再复发,效如桴鼓。(金昱婷 李克  湖北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