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腹泻验案一则

发布时间:2024-05-31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慢性腹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如水样,且病程在2个月及以上或长期一段时间内反复发作的病症,常常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近期,笔者用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了一例慢性腹泻患者,起效迅捷,现与诸位同道共享。

姜某,男,42岁,2024年2月2日初诊。患者1年来大便稀软,气不臭,每日2~3次,口中稍干苦,平素汗多,饮食如故,夜眠可。舌质暗红,舌苔白腻,脉沉细。既往有高血压病、脑梗死、颈动脉粥样斑块病史。

诊断:西医诊断为慢性腹泻,中医诊断为泄泻。

辨证:寒热错杂,肠腑失司。

治则:辛开苦降,燥湿止泻。

处方:炙甘草12g,姜半夏12g,黄连3g,黄芩5g,干姜5g,党参9g,大枣9g,煨葛根6g。14剂,常法煎服,早晚饭前半小时温服。

2月23日二诊:用药后大便成形,1日一行,但仍汗多,苔脉同前,守上方去葛根,减干姜用量,加牡蛎、郁金、丹参各10g。14剂。

4月1日随访:患者已停药3周,大便正常,汗出亦减,舌质润红,腻苔已化,嘱注意饮食、起居,谨防反复。

慢性腹泻属于中医学“久泻”的范畴,《黄帝内经》有“鹜溏”“飧泄”“濡泄”等别称。本病多由急性暴泻迁延不愈而成,亦可因情志不畅等其他多种原因所致,故以虚中夹实者居多。本案患者便溏日久,粪便不臭,为水迫肠道,肠腑失司,病位虽在大肠,但亦归属于脾胃,与中焦密切相关。又患者感口干口苦,系邪在少阳,胆热上泛,升降失和。症脉合参,符合寒热错杂、中虚湿阻之甘草泻心汤证。

甘草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该方组合巧妙,以苦寒药与辛温药相配伍,苦辛开降,寒温并用,寓补于通。本案中取炙甘草甘缓补中为主药。人参、大枣甘温,助炙甘草补益脾胃、缓急。干姜、半夏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开结消痞。黄芩、黄连苦寒,可清泻中焦湿热郁结。加煨葛根,取其升清,即加强除湿止泻之力。诸药相合以平调寒热、缓急补虚、燥湿止利。二诊病减,大便转干,遂去葛根,减干姜用量,以防矫枉过正。可见,临证时若辨证准确,方证相应,经方对慢性病即可起到方简效宏的作用。(偶鹰飞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