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芳针刺治小儿斜颈验案两则

发布时间:2023-07-26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小儿斜颈病变在颈部,累及少阳、阳明二经。病因病机为产伤及宫内发育不良而致经脉阻滞,气血郁滞,瘀血不去,则新血不能濡养筋脉肌肉,致胸锁乳突肌缺血、缺氧肌肉挛缩,引发本病。

河北省首届针灸大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李延芳根据本病病因及病变部位,在临证中采用循经取穴与病位取穴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以理气活血、疏通经络为准则,取翳风、完骨、扶突、外关、曲池、合谷等穴,以疏通少阳、阳明之经气,使气血流畅、瘀去新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挛缩舒展,硬块及条索变软消失。

此外,李延芳强调,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待充,筋脉待长,因此对小儿斜颈的治疗要采用轻柔浅刺法,以免伤其正气。

案一

韩某,男,2个月,1988年7月初诊。主诉:头颈向右侧歪斜。患儿系早产儿,出生后不久,家长就发现其头向右侧歪斜,未予重视,1个月后歪斜更加明显,经外科及骨科检查诊断为右侧肌性斜颈,建议长大后择期手术治疗。家长遂求助于针灸治疗。查:头颅转侧困难,头歪向右侧。沿右侧胸锁乳突肌方向,可明显触及条索状硬块。二便正常,食眠均可。

诊断:斜颈(经脉瘀阻)。

治则:疏通气血,化瘀通络。

处方:翳风、完骨、天窗、水突、阿是穴、曲池、外关、合谷。用快速轻柔点刺法施针,不留针。10天为1个疗程。

二诊:针刺治疗3次后,歪斜明显减轻,条索状物变柔软,继续以上法治疗。

三诊:针刺治疗15次后,颈部条索状硬块消失,活动自如,而告治愈。

随访1年,未见复发。

案二

李某,女,2.5岁,2001年5月初诊。主诉:头颈向左侧歪斜。患儿系难产儿,4个月大时,家长发现其头向左侧歪斜,遂到某三甲医院就诊,诊断为左侧肌性斜颈,建议长大后择期手术,期间可采用按摩或热敷的方法缓解。患儿家长遵医嘱进行治疗,2年来未见好转,且歪斜更加明显,遂来诊。查:头颅转侧困难,头歪向左侧,左侧颈部有一椭圆形包块,中等硬度。二便正常,食眠均可。

诊断:斜颈(经脉瘀阻)。

治则:疏通气血,化瘀通络。

处方:翳风、完骨、天窗、水突、阿是穴、曲池、外关、合谷。用快速轻柔点刺法施针,不留针。10天为1个疗程。

治疗3个月,包块消失,头颅转侧正常,病告痊愈。

按治疗本病除正确诊断及选穴外,针刺的深度及手法至关重要。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表里之间是一个连续性和间断性相统一的多层次结构。所谓连续性是指从表至里,由经络所沟通;所谓间断性是指人体皮、肉、筋、骨及内脏器官各自有独立功能及所在部位。因此,针刺治疗时必须掌握好针刺的深浅度。《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故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可见精确掌握针刺深浅度,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另外,本病早期及时治疗相当重要。案一患儿发现早、治疗早,因此恢复快。案二患儿发现早,但治疗不得当,延误了治疗时间,所以恢复较慢。对疾病治疗5个疗程以上效果不显著者,应择期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引起面部畸形或脊柱侧弯等并发症。总之,小儿斜颈要早发现、早治疗,以免留残。(李利军 河北省邯郸华仁中医院  贾小红 河北省邯郸明仁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