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燥养肺推五经

随着空气逐渐干燥,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即将进入高发阶段。一指禅推、按、揉、擦、点、击等手法可有效润燥养肺。操作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施术于迎香穴(鼻旁)、天突穴(喉结下方凹
2020-09-14

毒五月 容易中什么毒

阴历五月,古人称之为“毒五月”,在这个月里,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这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十四为“天地交
2020-09-13

屁为“脾之镜” 胁为“肝之镜”踵为“肾之镜”

照镜子,可以看见镜中的自己,仪表有不妥之处随时调整。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有“镜子”,能看出脏腑是否健康。河南省中医院内科教授刘培民表示,日常生活中,要多观察以下三处
2020-09-11

《长白山二十四节气养生》推介

朱桂祯、张文风、苏鑫等专家共同主编的《长白山二十四节气养生》(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节气养生》)是长白山健康论坛的标识性成果之一,也是传承和诠释中华优秀传统
2020-09-11

春困秋乏 穴位按摩提神醒脑

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季,天高气爽,应该是人们感到最舒服的季节,但是这个季节很多人却常感觉有容易疲劳、困倦、提不起精神等“秋乏”现象。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肾病科主
2020-09-10

正确“贴秋膘”哪些人容易“虚不受补”哪些人不适合贴秋膘

秋天到,民间素有“贴秋膘”之说,大家都开始着手进补。但实际上并非人人都需要“贴秋膘”,有的人还会有“虚不受补”的情况,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
2020-09-10

白露养生 重视保暖 防止秋燥 动静结合

进入白露时节,那些困扰我们大汗淋漓的暑热天气逐渐远去,逐渐变得凉爽起来,秋风乍起,携着丝丝凉意。清晨醒来,我们逐渐发现周围开始凋零的花瓣、草木上凝结了白色的水滴,闪耀出晶莹
2020-09-09

中医调心方法 一动一静

心为五脏之主,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通过血脉输布血液营养全身。血液本属于广义之精,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内经》记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rd
2020-09-09

增强孩子体质不是简单“受冻”

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夏天的闷热,是秋季由热转凉的转折点,早晚温差大。近日,门诊感冒、咳嗽的孩子也逐渐多了起来。很多家长说:“都说‘春捂秋冻’,秋天冻一冻,不是
2020-09-09

大雪节气养生饮食 泡脚“进补”的大好时节

大雪节气践约而至,在强冷空气前沿与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突降大雪,乃至暴雪成灾。血液循环变慢,血液粘稠度增高,推陈出新变慢,饮食起居的影响,手掌颜色褐色加深而呈现体液毒素积蓄
2020-09-07

冬至养生饮食 冬至起居人应冬至

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阳气减弱,心血管神经脆弱。冬至积累了“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养生经
2020-09-07

对“寒头暖足”的认识 临床应用现代养生保健

“寒头暖足”出自马王堆出土的《脉法》:“圣人寒头而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也。”寒头暖足,体现了中医补虚泻实的诊疗准则,也是现代养生保健医学的重要
2020-09-07

常州名医陈乾初奇法治瘟疫

江苏常州曾有一位奇法治瘟疫的名医陈乾初。陈乾初(1892—1969),江苏常州湖塘人,医德医术被广为传颂。在《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院志》“人物传略”中,陈乾初被列为
2020-09-07

代茶饮的中药饮片 推荐8种代茶饮

代茶饮以药代茶,选用一二味药或数味中草药煎汤或以沸水冲泡,徐徐饮之,补水的同时又兼有治疗作用,能以药物的寒热温凉之性纠正身体寒热之偏,强身健体。但代茶饮不能随意喝,只有正确
2020-09-03

日常使用“握固”保健养生

大家都见过这么一种现象:刚出生的婴儿会本能地紧握拳头。这个动作其实是道教养生中常用的一种手式——“握固”。“握固”在古籍中有许多记载
2020-09-03

原创诗词礼赞古代川蜀文人的中医情缘

四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文人荟萃之地。元代诗人张翥赞曰:“天地有大文,吾蜀擅宗匠。”现代文人郭沫若云:“文宗自古出西蜀。”在中国历代文化长廊中,四川可
2020-09-03

理性辟谷 正确养生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饮食习惯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而在日常生活中,“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
2020-09-02

上拍百会 中揉腹 下跺脚 三法调五脏

传统中医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说,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这说明,运动着的事物总能保持长久生命力。这个比喻用到我们的身体也一样,人体
2020-09-02

香佩疗法在疫疠预防中的应用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疠”“瘟疫”“疠气”“天行”“疾疫”等范畴。中医认为,疠气是一类具有强致病
2020-09-01

中西医结合是抗疫最佳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化湿败毒颗粒临床试验结果令人满意化湿败毒方已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获得临床批件的意义,在于把科研数据与临床高级
20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