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三伏天”的养生之道

一入伏,就到了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又闷热的日子。按照农历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流通有利于药物的
2016-07-22

首次发布居民中医养生指数

近年来,中医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居民养生有着怎样的现状?居民中医养生的实际效果到底如何?7月19日,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发布的《中医文化蓝皮书: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报
2016-07-22

中医药浴法有烫洗、熏洗、坐浴、足浴等

药浴,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药浴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即用药液或含有药液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种方法,其形式多种多样:洗全身浴称药水澡;局部洗浴的又有烫洗、熏洗、坐浴、足浴
2016-07-21

平衡学又称中庸之道 在中医学上也有诸多体现

平衡学,又称中庸之道。其主要理念有“阴阳平衡”“阴平阳秘”“劳逸结合”“心态平衡”等,作为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其在医学上
2016-07-21

使人沐浴在“清气”空气浴

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人们对清新自然的新鲜空气越来越渴望,因而逐渐衍生出一种新的养生保健方式,即“空气浴”。空气浴就是指让人的体表全部或部分裸露在特定的空气环
2016-07-20

茶的功效 特殊的药茶辨体适时施茶

茶,既平凡而又神奇之物。说它平凡,是因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就有它;说它神奇,是因为我国古代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2016-07-20

中药制剂也能用于危急重症的治疗

人们大多认为中药起效慢,只能用于慢性病的治疗,其实,很多中药制剂也能用于危急重症的治疗,且疗效不错。 参附注射液 由红参、附子组成,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的功效,主要用于
2016-07-19

三伏贴自己在家制作很简单

7月17日正式进入“三伏天”的“头伏”了,很多患者选择去医院排队贴“三伏贴”,医院因此人满为患。其实,完全可以自己在家制作三伏贴,效果也不
2016-07-19

夏天泡脚 冬天少生病

很多人看到“夏天泡脚”可能会瞬间冒汗,夏天泡脚,那不越泡越热么?其实不然,中医认为“夏天泡脚,暑湿可祛”,夏天把脚泡好了,冬天还能少生病!醋液泡脚夏季用醋
2016-07-17

胡适反中医却被中医治愈重病

胡适是“五四”运动的风云人物,提倡新文化,认为中医不科学,是上世纪初反对中医的重量级人物。没想到,有一次胡博士居然得了病,而且病得不轻。据载,1920年11月,胡适因患糖
2016-07-17

五脏皆有“声”生活巧调适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而闻不仅仅是指闻气味,还指听声音,其实我们的声音和五脏是有很大联系的。肝对应的声音是呼呼气能够检测出我们肝脏的健康,如果肝气郁滞的
2016-07-17

摩擦皮肤防病健身法

有人以干布摩擦皮肤,或以冷水摩擦身体来预防感冒和健身。调查发现,一些长期坚持摩擦锻炼的老人,几乎个个鹤发童颜,精力充沛,几乎不感冒。也就是说,这个虽然有些“土气”
2016-07-16

寒者温之 热者养阴

五劳七伤往后瞧两手攀足固肾腰运气即外在大自然的环境的特点,根据运气的不同,调节内在人体的偏颇,方可真正做到天人合一,水火免侵。丙申年夏季,三之气,运气特点可谓“水火交
2016-07-15

夏天服中药 记住金五条

对于慢性病患者朋友来说,服药不分春秋冬夏。然而,由于夏季天气过于炎热,药材储存、煎制、服用等诸多环节都有别于其他季节。倘若不讲究不注意,辛辛苦苦熬出来的中药喝下去,药效往
2016-07-14

夏季养生巧支招 黄芪百合粥温补肺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冬病夏治也达到了盛夏的高峰,也就是所谓夏练三伏的时候。所以整个夏天,都应该保护好我们的心
2016-07-13

量身定做“四诊合参”冬病夏治的防与治

随着入伏脚步的来临,自然界的阳气将达到最旺盛的阶段,暑气蒸腾,昼长夜短,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生机蓬勃。南京市中医院“组合拳”开展冬病夏治,目前一共6个科室同时开展,分
2016-07-13

国医大师颜正华 总结的养生法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颜正华的学术继承人张冰教授近期发表文章,用“数据挖掘法”整理了颜老10年的处方用药特点,并就此总结出他的养生法。精神平和颜老l临
2016-07-13

什么是“三伏六贴”养阳补益治寒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伏天了,这时最受热捧的莫过于“三伏贴”,也就是冬病夏治。可是,你真的懂三伏贴吗? 养阳补益治寒疾 冬病夏治疗法是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
2016-07-12

武术养生“五至”养生说

在浙江省嘉兴市人民公园里锻炼的人,几乎都会注意到80岁的杜金水,说起他对武术的痴迷劲,恐怕很少有人能比,因为他一练就是60多年。对于自己练武这件事,杜金水说得很直接,“
2016-07-12

长夏养生重在健脾祛暑防湿

中医将一年分五季,分别为春、夏、长夏、秋、冬。七、八月份正是长夏之季,形成暑热和潮湿交替两大特点,而长夏养生重在健脾祛暑防湿,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
201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