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重在滋补润肺

你是否觉得自己年纪见长,女性魅力逐渐消失了呢?你也想跟宋丹丹一样,到了50岁还如此有魅力吧。只要按季节养生,也可以满足你的健康长寿愿望。合理膳食,滋补润肺:秋冬饮食宜清淡,少食
2011-10-14

养阴润肺防秋燥 多喝蜜水少吃姜

  秋天时节,要多喝蜂蜜少吃姜。这是因为秋天的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多喝水也就成了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  多喝点蜂蜜水,既
2011-10-14

麦冬芦根冲泡饮 滋润咽喉心不烦

最近很多人都出现咽舌干燥、心烦失眠、牙龈红肿等现象。用麦冬、芦根二味开水冲泡饮用,可起到较好的滋阴润燥作用。方法:每次可取鲜芦根30克(干品用15克),麦冬15克,头道冲入沸水,加
2011-10-14

国医大师周仲瑛“九字”养生

国医大师周仲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等传承,江苏省名中医)年过八旬,鹤发童颜,脸色红润,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机智敏锐。“吃得好,睡得香,想得开”这九个
2011-10-13

外动内静 身动心静

  运动固然好,但中医历来强调运动要适度,特别是老年人,不管运动还是休息,只要过度都不是好事,要动静结合,休作有时。  大家可以想一下身边的人,爱动的人中有健康的、长寿的,可也
2011-10-12

滥用中成药很伤身

  中药以其毒副作用小的优点而备受老百姓的青睐,但如果在使用中成药前没有充分了解其适应症和禁忌症,非但没有治疗作用,还会给健康带来损害。以下是人们容易误用的几类中成药
2011-10-12

两类中医养肾秘法

  养肾秘法一:饮食保肾  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养肾外,核桃、韭菜、虾、羊腰等也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另外,足
2011-10-11

更年期女性喝点中药茶

女性进入更年期会出现身心疲惫、烦躁失眠、皮肤干燥、头发枯黄、月经紊乱等症状。据上海仁爱医院中医科临床数据显示,目前,在30~40岁的上班族女性中,27%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更年
2011-10-11

朝盐晚蜜 缓解秋燥

对付“秋燥”,专家建议首先要多吃有营养的物质,如百合、银耳、绿色蔬菜、白萝卜、香蕉等,还要多喝水。 预防秋燥也可以用苹果、梨煮水喝,还可以吃一些润燥的中药,如
2011-10-11

坏习惯损害五脏

在中医里,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不仅仅是身体器官,更是人体养生的最终落脚点。在繁忙的社会环境中,五脏承受了许多本不应该承受的负担,一些不良的习惯往往在潜移默化中伤害
2011-10-11

膏方不能滥用

  膏方曾在我国江苏、浙江两省比较盛行,最近几年“膏方热”已席卷大江南北。服膏方者应以治未病思想作指导,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这种健康理念,预防观
2011-10-10

秋后要防气象过敏症

入秋后,有的老人会突然觉得头痛、浑身酸痛、心情烦躁,甚至还会出现原因不明的失眠、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症状,这在医学上称为“气象过敏症”。这是因为,秋季早晚温差
2011-10-07

秋季 南北方不同的养生方法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条件截然不同,气候自然变化多端,加之各地生活习惯并不一样,我们不妨简单地以南北方来区分。在这个善变的秋季,南北方的人们分别应该选用什么不同的养生方法
2011-10-06

秋季养生有三坚持

秋季,天气转凉,万物变色。此时,应J顷应时令,重视养生,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做到三个“坚持”,即:秋练、秋防、秋养,以防病健身。一、坚持秋练。秋练是指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
2011-10-05

经期头痛病在“肝”

  许多女性行经时头痛,都是吃止痛药。止痛药副作用大,长期应用不利于身体健康,中医药治疗此病,标本兼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经期头痛在中医看来主要是气血为病。若素体血虚
2011-10-04

怎样“冻”才养生?

  “春捂秋冻”是我国传统医学总结出来的养生之道。刚入秋时,一般是凉而不寒,过早地穿上厚衣服,身体与“凉”接触太少,体温调节中枢得不到很好的适应,调节
2011-10-04

吃三种药不喝水更能发挥药效

  很多人都认为吃药时喝白开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有些药喝水会影响药效,中医提示,吃3种药不喝水更能发挥药效!    服六味地黄丸要喝淡盐水  六味地黄丸是常用的中成
2011-10-04

老人当心“假秋燥”坑人

口干乏力、眼干眼花是人秋后的常见症状。很多老人对此不重视,认为秋燥时节口眼干燥、身上乏力很正常。但专家提醒,莫被“假秋燥”坑了!在医院门诊,常能见到这样的病
2011-10-04

常见燥证论治

燥为秋天的主气。燥邪致病的特点主要是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灼伤肺津。因而临床上多引发咳嗽、咳血、衄血、消渴、痿病诸证,辨证施治可获良效。肺燥咳嗽燥邪犯肺者,咳呛气
2011-10-03

防秋燥对症选方效更好

干燥是秋季气候的主要特点。秋季来临,燥邪当令,燥邪最易伤肺和肌表,出现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若燥热传人阳明,则又常成肠燥便秘之证。为防秋燥,调养上要以防燥
201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