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脾胃和合的重要性进行尝试性阐述

脾胃和合理论奠基于《内经》,立户于东垣,发扬于诸家。特别是李东垣本《内经》土生万物之旨,著《脾胃论》一书,强调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纽,治疗上重升发脾阳,创制“补中益气&rd
2018-01-15

中国传统文化与脾脏象理论的发生密不可分

论古代文化与脾脏象理论的发生中国传统文化与脾脏象理论的发生密不可分,不仅孕育了理论的生长,也不同程度规定了其发展走向。从发生学角度来看,脾脏象理论系统的构建,所援引的重
2018-01-10

“清阳”“浊阴”的内涵 中医谈从脾主运化

从脾主运化角度探讨“清阳”“浊阴”与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肥胖人数呈爆发式增长,肥胖作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给家庭、
2018-01-10

现代临床应用酸甘化阴法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萍   近代学者认为,五味合化是由五味药性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配伍思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药性和滋味配伍使用后,可以产生新的功用。《素问&mi
2017-12-27

从脾阴虚论治口渴的机理

口渴作为临床上重要的自觉症状,反映着全身气血津液的输布运化,对证候的转变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产生口渴之证的病因颇多,分外感、内伤。外感多从温热伤津入手,内伤则涉及人
2017-12-25

手脚冰凉 桂枝汤 当归补血汤

天气转寒,已临寒冬,有些人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症状,尤其是女性和老年人群体。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中医认为,手脚冰凉主要有两种原因。中医学把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讲究的是气血调
2017-12-24

脾胃同论 脾胃分论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孙欣任红艳   脾胃理论是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虽未专篇专论,但散见多篇对脾胃的生理病理、发病因素及治则治法论述
2017-12-21

郁证性脾胃病治疗四原则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蒋健   •基于临床实践及中医古代文献的梳理归纳,系统构建郁证诊疗体系,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郁证概念、形态及诊疗特点的新见解,首次将脾胃
2017-12-21

张元素《医学启源》的脾胃观探讨

张元素,金代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人,易水学派创始人。易水学派是以研究脏腑虚损病机及治疗为中心内容的一支医学流派,尤其是对脾胃内伤的病机认识更深刻,创立了脾胃学说[1]。张元素
2017-12-17

“无扰乎阳”避风寒很重要

在冬季,自然界和我们人体,最主要的生理特点是阳气虚少,那么我们养生的主旨就要“养藏”,即顺应这一季节的特点,保养、储存、甚至补充人体珍贵的阳气,这也是“
2017-12-15

口干眼干辨五液 治干燥综合征

什么是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是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除唾液腺和泪腺受损而出现口干、眼干外,还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的多系
2017-12-13

脾胃湿热证理论源流考

脾胃湿热证是以湿热侵袭脾胃,导致脾胃生理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一类湿热证候。理论渊源可以上溯自《黄帝内经》,之后历代医家均有所阐发,对于脾胃湿热的认识不断深入,渐趋完善。
2017-12-01

“脾虚”的自我调理

这是99%的人都有过的经历,吃饭时,嘴巴嚼着嚼着,突然!流露出痛苦万分的表情,“啊!!!”咬!到!舌!头!了!吃得太快,边吃边聊,吃饭时走神,都很容易出现“咬到舌头”的情况。
2017-11-27

活血解毒话红藤

红藤又有省藤、赤藤、血藤、大血藤、活血藤之异名。为大血藤科落叶藤本植物大血藤的茎。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四川、甘肃等省。据李时珍考证,此药最早收载于
2017-11-24

阴虚体质的人养生需知

人体阴阳水火是相互依存、制约的。阴虚体质是相对阴液不足(水亏),因此阴虚体质会常见不润燥涩,内热上火之象,比如形体消瘦、官窍干涩、心烦易怒等。阴虚体质的人养生就要注意镇静
2017-11-15

论脾为孤藏

“脾为孤藏”出自《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也……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
2017-11-12

养生贵在养阴防燥 兰科石斛帮到你

进入秋季,气温转凉湿度降低气候干燥,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原则,养生贵在养阴防燥。兰科石斛帮到你!石斛品种比较多,全球大约有1400种,我们国家有60种,产秦岭以南
2017-11-07

补脾山药扁豆粥 足三里脾俞穴

脚上脱皮、起泡,奇痒难忍又臭气熏天,湿疹这个让人抓狂的身体小毛病,如影随形,让人烦恼不已。  有着50多年临床经验的中日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钱文燕表示,近九成的湿疹病人脾虚。
2017-10-18

脾胃之于吾辈 如根之于草木

《闲情偶寄》是一本古代汉族戏曲理论著作,中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论著。清代李渔撰。康熙十年(1671)刊刻,后收入《笠翁一家言全集》。《闲情偶寄》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
2017-10-17

黄精虽补脾虚慎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黄精“补诸虚,填精髓”,称黄精为“服食要药”。中医认为,黄精能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因黄精药效平和,身体虚弱者也可以
2017-10-17

秋分节气调养脾胃养生 调养肠胃茶饮

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是秋分节气,《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气候特征  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是秋分节气,《春秋繁
2017-09-24

浊毒的概念 浊毒产生的原因

  在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医疗实践深入探索的新形势下,“浊毒”作为病理机制概念的中医学术用语被提出,并得到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认同,可谓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创
2017-09-23

抗衰老 龙眼何首乌羹 人参黄芪补膏

人自中年开始,许多疾病的发病率就开始明显上升,如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病,以及肿瘤等,这与人的正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虚衰有关。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荤
2017-09-21

中医探究其治疗脾胃病用药规律

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用药规律新解李东垣,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师从易水学派开山鼻祖张元素,尽得其传,为“补土派”的代表人物。其在南宋北金战乱年代,根据
2017-09-17

中医学治疗脾病时常用的方法

  健脾、运脾、醒脾均是中医学治疗脾病时常用的方法,但由于指意不尽确切、界限不甚明晰,致使其临证运用常出现误解误用、似是而非的现象。兹对三者作一梳理辨析。  健脾 
2017-09-1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