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与驱邪

扶正与驱邪是中医治病的总原则。邪盛而正不虚,或虚而不甚者,法当驱邪,或驱邪为主,扶正为辅;反之正虚甚而邪少者,当扶正为主,兼以驱邪,此皆常理也。笔者认为,若正虚邪不甚,或正邪相持久
2010-07-11

中年养生,切忌过度疲劳

因为工作紧张而临时加班,适当的疲劳是可以忍受的。但是,如果经常疲劳过度,则对养生极为有害。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视、卧、坐、
2010-07-11

以“谈”为贵“谈”以养生

“淡泊以明志”,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平淡见天真”,则又是艺术的理想境界;“大羹必淡”,是品味知味的老饕们的美食之谈;而“君子之交淡如水&
2010-07-11

戒烟小方

糖渍白萝卜丝方将白萝卜洗净切成丝,挤掉汁液后,加入适量白糖。每天早晨吃1小盘这种糖渍白萝卜丝,就会感到抽烟一点味道都没有。饮普洱茶方临床试验证实,吸烟者若每天饮用3-4杯普
2010-07-11

盛夏少苦增辣养肺气

炎热夏季,清热消暑自是重中之重,但同时,按照中医养生学理论,还要吃对东西,以免伤了脾肺之气。“药王”孙思邈曾把饮食与季节的变化联系起来,根据季节的不同和身体的营养
2010-07-09

上火的性质有区别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长了口疮或者牙龈红肿、出血,咽喉肿痛,身体燥热,便秘尿黄……这些都是“上火”症状。但中医把上火区分为实火、虚火,所以吃药之前还需要
2010-07-08

养生格言(一)

能去忿怒忧愁即气不乱,气不乱即正气来至。正气来至即口中甘香,口中甘香即多唾而鼻息微长,即五藏安而气和其理。——《摄生纂录》释义:能消除愤怒、忧愁等情绪,那么气行
2010-07-07

养心调神的《紫竹调》

在繁体字中,樂、蘖、瘵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作用。《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五音疗
2010-07-07

两种人忌饮苦丁茶

胃寒者。 脾胃虚寒者最突出的特点是特别怕冷,常常感觉脘腹冷痛、喜暖喜按、手脚冰凉。这种体质的人喜欢辣椒、羊肉汤、烧酒、胡椒等温热性的饮食,还不容易“上火”
2010-07-07

益肺珍品——燕窝

燕窝是著名的滋补中药和席上珍馐,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燕窝性平,味甘,人肺、胃经,具有滋养肺阴、补中益气、化痰止咳的功效。据清代名医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l
2010-07-07

“冬病夏治”别入误区

冬病夏治是—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是我们祖先几千年来防病、治病的经验,它指的是某些冬天容易发生的疾病在盛夏伏天气象条件下进行治疗,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2010-07-05

月下散步更利健康

我国古代就有“走月照寿”的说法,意思是说,在月下散步有利于健康长寿。因此一直以来,月下散步都是我最喜欢的锻炼方式。我通常是在傍晚六点半和三两老友一起散步。我
2010-07-05

“半夏”已至调肝养心

半夏,已到夏天的一半季节,为什么要调肝呢?夏天为全年最热的季节,而炎热的天气,不但影响人的体能,而且干扰人的情绪。“肝为刚脏,在志为怒”。夏天在强烈的光照下,人的肝
2010-07-05

动动脚趾养生健体

一个人双腿最易疲劳,因为走、跑、站都要用到它。下面介绍一种“脚趾操”,可缓解腿部疲劳。1.双腿直立,脚尖并拢,双手扶椅背。提足跟用脚尖站立,保持1分钟后,回到原位。
2010-07-05

孩子防病可观舌苔

观察舌苔,可对预防孩子患病起到提示的作用。舌质淡白、舌苔薄白,多为寒症,一般见于感冒早期,可给孩子选择性质偏温的饮食,如红枣糯米粥等,以软食、羹食为宜;水果可吃苹果、蜜橘等。
2010-07-05

丹参首乌延缓脑衰

近年来,早老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发病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血管性痴呆的药物
2010-07-03

吃芡实粥 补肾固精

芡实是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味甘、涩,性平,有健脾养胃、益肾固精的作用。古医书多有用芡实煮粥治病的记载,如《食鉴本草》、《汤液本草》、《本草纲目》、《本草择要纲目》等
2010-07-03

活络丹大小不同功效也不同

大活络丹和小活络丹同为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的方剂,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药物组成和功效主治却大不相同,在选择应用时要加以注意。1.药物组成不同,小活络丹由川乌、草乌、地龙、天南
2010-07-02

肾病患者服黄芪水提高免疫力

对于正常人来说,感冒是一种小病,但对于慢性肾炎患者,感冒则会导致病情加重。病人一定要小心谨慎,还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加以防范。慢性肾炎病患者服用感冒药有诸多讲究,不能随意服用
2010-07-02

养生家石天基的长寿秘诀

石天基,清代著名养生家,著有《长生秘诀》。该书从养心、房事、饮食、起居、天地乐事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养心六常存他认为:“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二
201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