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养生 中草药祛毒辟邪

说起端午,多数人都会以屈原、粽子、龙舟等词语来描述。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乐荣表示,端午时节也是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重要节日。古人还把端
2018-06-15

成语“愁肠百结”释疑

成语“愁肠百结”出自明代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人们用“愁肠百结”形容忧愁到了难以排解的地步,愁得好像肠子打了上百个结,不通不顺,疼
2018-06-15

太极培元养气法

第一节静坐养气法太极培元养气法包括静坐养气法、桩功聚气法及卧功(卧功暂不介绍)。无论哪种方法,都是通过放松肢体、凝神固志等方法,来挖掘人体潜能,降低基础代谢,调和七情,使气血
2018-06-14

陈氏太极拳简介 养生功效

陈氏太极拳简介:太极拳是明末战将、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代陈王廷,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术,综合性地创造了一套具有
2018-06-14

几则鼻腔给药的验方

鼻腔给药不仅能直接治疗鼻腔内的疾病,而且还能治疗多种鼻腔以外的疾病,现介绍几则鼻腔给药的验方如下。慢性鼻炎:取苍耳子30~40粒,轻轻锤破,放入锅中,加麻油50g,小火煮沸,去苍耳子,待
2018-06-13

长寿皇帝乾隆的保健方法“耳常弹”

现代人都比较注重健身、美容、减压,方法也层出不穷,可是,耳朵运动往往容易被忽略。当你工作了一整天,觉得头痛脑热、腰酸背疼的时候,不妨学学清代的长寿皇帝乾隆的保健方法&mdash
2018-06-11

唾液回咽滋养精神的养生方法

玉泉即来源于人体自身的口中唾液,古代又称为“甘露”、“金浆”、“神水”、“灵水”等。《千金要方》云:“玉泉者,口中唾也。&
2018-06-10

《红楼梦》的茶文化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写茶文化的篇幅颇多,细节精微,蕴意深远,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正是“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中描写贾府的饮茶更显得富贵豪华
2018-06-07

观画疗疾

中医与国画都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也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它们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历久弥新。中医养身,国画养心。在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
2018-06-07

陈云注重保养 饮食有道锻炼有方

陈云同志既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作为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之一,无论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他做出过
2018-06-06

芒种节气

进入六月,便到了芒种节气,太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
2018-06-06

养生养心即“治未病”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未病先防缺乏可操作性,已病防变当为治未病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亚健康状态临床表现有纷繁的郁证性特征,中药干预亚健康常用
2018-06-05

虚病的治疗 以补益为基本原则

凡在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导致人体的功能低下,脏腑损伤,阴阳气血亏耗,表现一系列亏少、不足证候为主时,统称为虚病。虚病的形成多有一个年深日久,缓慢发展的过程。周仲瑛认为中
2018-06-04

中医药茶“茶剂”保健养生或疗疾防病

药茶,中医称为“茶剂”,是将天然中草药与茶叶(也可以不含茶叶)合用,冲泡代茶或煎煮饮用,以消暑解毒、保健养生或疗疾防病。下面介绍一些适宜夏季饮用的保健药茶,有兴趣者
2018-05-17

适合老年人的中医养生功法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增速快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医养结合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手段,身体出现疾病需要就医诊治,通过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是做好养老的基础保障。那么
2018-05-17

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

•亚健康状态与未病中的潜病未病态和欲病未病态的内涵接近,但未病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泛。治未病通过中医理论解释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符合现代生物—心理&md
2018-05-17

《西游记》中的药引

《西游记》中的药引中医处方中常有药引,药引起着引药归经、增强疗效的作用。正如清代医家尤在泾所言:“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药引并非特指某物
2018-05-16

韭菜的功效 食物壮阳多是心理暗示

所谓“一畦春雨足,翠发剪还生。”用来形容韭菜在雨水的滋润下,久割不伤、剪而复生的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韭菜最早感受到大自然升发的阳气,碧嫩爽口,馨香味美,是人们餐桌
2018-05-14

夏天适量吃点姜 对身体有一定益处

进入夏天后适量吃点姜,对身体有一定益处。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民间有“早吃三片姜,赛过喝参汤”的说法。这些都说明姜对人体是有益
2018-05-14

“风入脏腑”病机理论探讨

《黄帝内经太素·诸风数变》记载:“风入于脏腑之内为病,遂名脏腑之风”,描述了外风由表入里,伏藏于脏腑,伺机而发,潜消暗损,败坏脏腑的一种病机,我们称其为“
2018-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