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养生之术有四

  我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庄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认识到生老病死如同昼夜一样,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以古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的生死观为训,在生之年不寻欢作
2013-10-18

中医退热 无发热汗已止

  曲某,女,39岁。患者前5日因化脓性扁桃体炎,经静点头孢西丁、双黄连粉针剂,扁桃体脓点已消失;体温白天从39℃降至38℃以下,晚间则有波动,需口服安瑞克才能退热,遂来中医求诊。刻
2013-10-18

古代养生理论 传统养生方术

  我国古代养生理论和方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时代的限制,传统养生方术中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那么,该如何理解和运用养生法呢?  “养生”一
2013-10-18

“阴平阳秘”的养生思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阴阳,有学者认为是指人体的阴气、阳气;也有学者认为是指人体肺肾二脏收、藏之气和肝心二脏的生、长之气。但笔者认为,此两种解释有失偏颇
2013-10-17

活血祛瘀温通经络 用擦法

  “擦法”是推拿按摩手法的一种,以手指指面、手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部分着力,松紧适度地贴于患部皮肤或经络,稍用力下压,上下、左右或画圆地进行往返摩擦,使之产生
2013-10-17

拍打经络穴位养生法

  第一节: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可以培固人体元气,提高免疫力,对于高血压、糖尿病、便秘、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功效。  做法:全身放松,两脚与肩同宽站立,左手搭
2013-10-16

养阴补虚调理慢性疾病

  一般来说,四季均可补,但秋冬最佳。这是因为秋冬是阳消阴长的阶段,顺应这个趋势养阴,效果要比其他时候要好。好比一株干渴的鲜花,春夏养阴犹如中午浇花,浇下去的水分会被蒸发掉
2013-10-16

庄子在强调养神 吐纳导引之法

  春秋战国之世,养生思想丰富多彩,这些学说的产生与诸子峰起,百家争鸣有密切关系。老子、庄子提出的顺乎自然,返璞归真,清静无为的养生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说:&ldq
2013-10-16

秋季养生 顺应自然

养生之道甚多,中医认为,养生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秋季养生应该注意顺应自然和起居有常。 顺应自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及元代邱处机著的《摄生消息
2013-10-15

寒露时节进补养生

10月8日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时节,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 时令:秋高气爽养肺阴 寒露是二
2013-10-15

寒露过后 注重脚部及下肢保暖

“寒露脚不露”,这句俗语提醒大家:寒露过后,要特别注重脚部及下肢保暖,同时注重科学饮食,保持健康身体。 进入寒露后,就不能再“秋冻”了,夜晚温度会降
2013-10-15

秋季养生 咀嚼鼓漱吐纳功

秋季,气温变化大,易发生疾病。为预防疾病,做好秋季养生,人们不妨多照以下方式做做: 1、咀嚼鼓漱 晨起和睡前,作上下颚运动。然后闭嘴,舌抵上颚,扣齿咀嚼100次,使津液满口,徐徐
2013-10-15

秋季干燥 有效补水治秋燥

进入秋冬两季,就开始了干燥的“主旋律”。中医认为,“燥”为秋季主气,亦为六淫致病因素之一,会出现口鼻、皮肤干燥等情况。所以,秋季也是皮肤病高发的一
2013-10-15

秋冻养生 并不适宜每个人

自古以来,“春捂秋冻”就是养生谚语。秋冻有一定道理,但却不是一冻到底。当天气变化平缓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是可以的。而当有强冷空气活动,气温
2013-10-12

九九重阳节 养生之道 民俗渊源

  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如今,这一节日又成了我国的“老年节”,赋予于它新的含义。  民俗渊源  “九”在我国的语言表达中有特殊的含义:按
2013-10-11

重阳节饮食菊花祛火败毒

  昨天,母亲从乡下来到我生活的城里,说是长时没看到我们,更想看看她宝贝孙子有没有长高,就顺便带些山里的板栗、核桃等土特产,还亲手做了重阳糕,让我和妻儿品尝。  母亲提及过
2013-10-11

独特的养生思想与方法

  汉代名医张仲景有着自己独特的养生思想与方法。  张仲景认为“内养正气,外慎风邪”是养生的根本,他认为人存于世,天地之气供人生存,而邪气则会致病,但是人具有能
2013-10-10

秋季养生保健 采取不同对策

秋意渐浓,中老年朋友的养生策略也要重新调整。秋季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特点,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初秋防湿护肠胃。初秋时期,盛夏的
2013-10-10

秋冬季中成药调养进补

秋冬季,很多人开始进补,但由于个人先天察赋、后天调养不同,体质有异,因而在进补时应根据个人气、血、阴、阳偏盛偏衰的程度,选择不同的中成药进补。 气虚体质 气虚,常见
2013-10-10

入秋干燥给孩子“降火”

入秋后,天气干燥,人体会缺乏水分,出现通常所说的秋燥。宝宝的身体所含的水分比例比成人要高,所以更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烂嘴角、喉咙疼痛、流鼻血、便秘、咳嗽等秋燥的表现。
2013-10-10